返回第七十八章 屡犯宋境又算什么(2 / 2)大宋:武侯穿越宋哲宗首页

这一下就把萧奉先问住了,他想讨好耶律阿思不假,可也总不能真当实权人物萧兀纳和萧斜古是废物吧!

那他们一朝返京,自己岂不是前途堪忧?

于是萧奉先讪讪不敢再言。

耶律阿思目视苏轼和冠尊文,心中恼怒愤恨更甚,于是出列上奏,“陛下,状元郎所言自是有道理,可军国大事我们总不能偏信外人而不顾南境主将萧大王所言吧!他说宋军犯边,而南朝苏学士不信,状元郎貌似也不信。臣却以为在无其他燕地奏章之前,应当以萧大王所言为准,就是宋军犯边,南朝天子陈兵边境,是否要大举进犯并不知晓,可难道这些竟算不得挑衅吗?”

萧奉先所言耶律洪基可以无视,可自己倚重的耶律阿思也这般慷慨直言,他却是要重视了。

有时候事情就是这么魔幻,明明有些小人之言道理不通,可就是有人信,明明有些佞臣为人做派不要太明显,可那些皇帝君王他还偏偏要委以重任。

后世南宋宰相贾似道是如此,眼下辽国的耶律乙辛、阿思兄弟亦是如此。

耶律洪基就这么相信了萧斜古的上奏,认为就是宋军犯边,要追封萧褚和耶律兴,痛斥南朝背信弃义,准备将使臣苏轼赶回驿馆。

“陛下,临走之时,臣有一言不吐不快。”苏轼作为使臣,在国家受到污蔑时岂能就这般被人赶出朝堂,他无论如何都要据理力争。

耶律洪基此时尽管昏庸,但还不至于不顾国家礼仪,粗鄙的将苏轼打将出去,不耐烦又有些无奈的让苏轼快讲。

“陛下,萧斜古污蔑我大宋犯边暂且不说。缘何又谓我朝背信弃义?要说背信弃义,你们辽国又岂止做了一次?太原府、真定府和河北东路两国接壤之地绵延千里,哪年秋冬之时,你们不曾南下劫掠?这又算不算背信弃义,撕毁盟约?”苏轼环视辽国满朝文武,然后看向耶律洪基,凛然道:“陛下口口声声说宋辽之间以和为贵,可陛下这些年是否处罚过犯我边境之将士?若是不曾有过,今日说我堂堂中国背信弃义岂不可笑?

“今日我苏轼不远千里出使辽国,随行不过百人,在临潢府身家性命俱在陛下手中,臣敢以性命担保我大宋绝没有萧斜古所言犯边之事。”他看向耶律阿思和萧奉先等人,“可是诸位,你们敢以性命担保萧斜古所言属实吗?”

自耶律阿思以下顿时人人噤声,萧奉先有心代上官出头,可想到性命担保,那还是算了。

耶律洪基无奈看向耶律俨,南朝使臣这番激烈之言自是让他佩服,但堂堂一国之主岂能这时候退却?

耶律俨轻声道:“轻信萧斜古自然不可,不如找借口先行退朝,将苏轼先礼送到驿馆,待后续萧兀纳相公消息呈上之后再做打算。”

于是,耶律洪基打个哈欠,对苏轼所言不置可否,只说自己年迈身体乏了,让冠尊文代朝廷礼送苏轼回驿馆,就此退朝。

而这时,萧兀纳的上奏正好快马加鞭进入上京临潢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