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七章 此乃韦南奕的首功(2 / 2)大明:我姐夫是朱高煦首页

“纪纲,朕命你清除景贼门生之后的门生,亲党之外的乡党。”

“臣,遵旨。”

纪纲领命之后,景清之事,便是告一段落。

解缙等人都是松了一口气,心道皇帝应该也疲了。

只是,这时候,朱棣将目光投到了方才朝廷之上,唯一站出来为朱勇三人说话之翰林。

朱棣看向解缙:“方才朝堂之上,提出异议,为朱勇三人解释的,可是庚辰科的状元,胡卿。”

解缙没想到胡广给陛下留下了这么深的印象,微微有些不喜,不过不敢怠慢:

“回陛下话。胡卿正是庚辰科状元,原名臣广,后改为靖。”

朱棣微微点头,继续问道:“是中状元之后改的吧?”

“是。”解缙猜不透皇帝的用意,毕竟,胡广这改名和建文帝有关,不愿多参合。

“胡卿。”

朱棣招呼胡广。

“臣在。”

胡广应到,心里面又是惊喜,又是紧张。今日之发展,果然如那韦南奕所说,陛下想要用自己之时,必定会提出自己名字之事。

只是,现在他有担心,陛下问了他是中状元改名之后,又会问什么。要是问道乃是建文帝给他改的名字,不管皇帝会不会对此加以追究,终究不是好事。

不料,朱棣根本就没有提及建文改名一事。

朱棣直接问道:“胡状元,有没有觉得名字改的不好?”

胡广本就是心思剔透之人,最懂得审时度势,不然,方才也不会为朱勇三人仗义执言,引起皇帝的注意。

陛下这么问,自然是不想让他难堪,才没有提及建文帝改名之事。只是,现在他明白,自己不合适主动提及改回原名。

毕竟,说改的不好,为何当时接受,要是改的好,这是还记着建文之恩情?景清可是尸骨未寒。

胡广想了想当初韦南奕给自己的建议,便是坦然道:“请陛下明示!”

朱棣很是满意胡广的反应,直接说道:

“朕以靖难起兵,你却把名字改为靖,是站在彼时朝廷的立场,要平靖朕呢,还是站在朕的立场,附和靖难呢?起名字,改名字都有寓意,你这名字改的,实在是让人捉摸不透。”

“陛下说的是。”

胡广已然明白了皇帝的心意,感恩的说道。

“朕本想赐你新名,又怕卿的名字,一改再改,招人非议。朕看,卿不如改回旧名。这文渊阁有解学士,亦有胡状元,朕甚慰!”

朱棣这话,在场所有人都明白,这胡广,看来之后要被重用了。

毕竟,要是皇帝不看重胡广的才华,又岂会在意他在朝堂,民间的清誉。

胡广恭恭敬敬的叩谢:“臣胡广领旨,谢恩!”

果然,按照韦南奕的思路,自己这一次彻底的解决了后患,还收到了皇帝的青睐。

胡广本就不是池中之物,如今皇帝青眼相加,便是一遇风云变化龙!

一旁的解缙皱了皱眉,眼底流露出一丝忌惮,这文渊阁看来之后,不再是自己一言堂了。

解决了胡广的事情之后,朱棣才看向了朱勇三人。

“朱勇,张軏,丘松,尔等,诚如状元公所言,亏小节而全大义,都是朕的好臣子。忠勇可嘉!只是,日后更需在国子监好好读书。”

朱棣突又想起上一次策略,那个韦南奕提出的勘合贸易,让他惊艳万分,又补充道,“尔等国子监之中,要像韦南奕看齐,胸有丘壑,忧思国家之前景。”

听到皇帝夸奖韦南奕,朱勇三人也是附议:

“臣等遵旨,定向韦南奕学习。说起来,今天之事,就是韦南奕第一个发现了景清之鬼祟,也是他第一时间通知我等前来揭露景清之恶行。只是,韦南奕身份敏感,故而将这份功劳让给我等。”

听到朱勇此言,在场所有人都是大为诧异。

“竟然是韦南奕发现的景清之恶行。”

众人又是忍不住细想,韦南奕乃是高阳郡王的妻弟,此事背后有没有朱高煦的授意。如果,真是朱高煦的意思。

一想到这里,众人都是起了不同的心思,毕竟当年在靖难之中,朱高煦就被屡屡救朱棣与水火。要是此事也是朱高煦的手笔,那这。

御座之上,显然朱棣也是想到了这一层。

“这高煦,这些日子以来,倒是有长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