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章 豪气值(2 / 2)武道无疆:从解析功法开始首页

夕阳西下时,一众采矿弟子也渐次完成了他们的今日任务,一个个从藤条绳索上麻利地溜下来。

“陈二,98枚,不合格,晚饭减半!”

随着登记处传出一道淡漠的声音,一名因为开采任务不达标的弟子愁眉苦脸地离开,走到旁边去领取减半的晚饭。

而其他开采弟子脸色也是有人欢喜有人愁,开采多的,自然无压力,开采不达标的,则准备饿肚子了。

火云宗的规定,开采弟子每天必须完成100枚的火源晶的开采任务,就算缺少一枚,也会扣除一定量的伙食。

实际上,随着开采的不断进行,这片峡谷里的火源晶在不断减少,想要保持每天的开采量,其实是越来越难的。

不过火云宗可不管这些,完不成任务就得挨饿。

许修也觉得最近一个月来,开采越来越吃力。

不过没办法,火云宗不增加每日开采任务,就已经非常不错了。

简单用过晚饭,许修没有马上回去休息,而是来到峡谷下方的广场。

广场之中,也不乏有危机意识的开采弟子,正在刻苦地修炼。

找了一处角落坐下,许修意识转动,脑海中响起了那道有些熟悉的声音。

“检查到豪气值可用,是否解析功法——开山内劲拳?注意,本次提升需要消耗五点豪气值。”

“来了来了,终于等来了!”许修心中暗喜,意念继续转动,霎时间,脑海里那道声音又继续响起。

“已解析开山内劲拳,请注意查阅。”

此时,在那豪气值一栏下方,赫然多了一栏出来。

【解析结果】:开山内劲拳气血运行图(共13幅)

许修逐一看了过去,那13幅运行图,详细剖析了开山内劲拳该如何修炼。

这让他喜不自胜。

尽管开山内劲拳属于凡品功法,但没有名师指点,一众开采弟子其实大部分都练到入门,就难以继续精进。

而现在,有了解析结果,许修就仿佛有了一位名师在身边指点一般。

“原来,这个豪气值可以激发解析功能,再由解析功能对功法进行解析!”

这一次,许修终于对这个功法解析器有一定的了解了。

毫不迟疑,许修赶紧根据13幅气血运行图修炼起来。

其实基本的运行路径,许修早已知晓。

但这个解析结果的好处就是,告诉许修在一些关键节点应该如何控制气血。

这无疑提高了许修的修炼效率。

气血在体内运行一周天,比起以往,多了一些时间,但此刻的许修却感觉到浑身暖和,似乎四肢也更有劲儿了。

“再来!”许修趁热打铁,准备多运行几遍。

三遍过后,许修不仅感到浑身更加有劲,对这套内劲拳的感悟似乎也提高了。

砰然一声,许修猛然打出一拳,霎时间,拳风呼呼,隐约有些破空之声传出。

对于这样的结果,许修也是颇为惊讶。

他赶紧查阅了一下面板。

【姓名】:许修(精神力:0/10;领悟力:0/10)。

【修为】:淬体期一重。

【功法】:开山内劲拳(凡阶,熟练度:内劲一重,3/20)。

【豪气】:0/100。

【解析结果】:开山内劲拳气血运行图(共13幅)

豪气值自然是已被消耗,而在那功法熟练度一栏,许修的开山内劲拳,果然提升到了内劲一重。

“这熟练度最后的数字20,应该是指解析第二重所需要的豪气值了。”

尽管这比从入门到一重所需要的豪气值多了一倍,但许修并不沮丧。

他既然知道了这个功法解析器的用途,以后只要想办法获取豪气值即可。

“再来几遍!巩固一下!”许修此时有些兴奋,不过等他准备继续运行气血时,却觉得手脚有些酸麻,体内五脏六腑也似乎隐隐有些作痛。

“不能再修炼了!”许修内心吓了一跳。

“身子骨太脆弱了!”

像许修这样的开采弟子,每天都干体力活,吃的又不好,身体根本支撑不了高强度修炼。

这也是为什么当初教导开山内劲拳的教习嘱咐他们每天不能多练,最多只能修炼一个时辰。

看了看天色,许修也不停留,起身便走回住处。

说是住处,其实不过是在峡谷口边上搭起的临时草屋。屋内一排排的大通铺,就是他们晚上睡觉的场所。

开采弟子的睡觉时间也是有严格规定,毕竟要保证第二天有足够的经历开采晶矿。

第二天,和往常一样,广场集合,点名,然后便开始干活。

休息了一晚上的许修感觉身上的力气不仅恢复了,而且好像比以往大了许多。

以前一个上午,许修撑死了开采50枚左右的晶石,还浑身酸疼。

而今天上午结束时,他居然开采了65枚火源晶,还觉得浑身上下似乎不是很累。

“这应该就是开山内劲拳从入门进入到第一重境界的好处了。”许修心中暗自分析。

实际上,火云宗这么多年经营火源晶开采,确实对相关的功法比较有研究。

这套开山内劲拳,就是针对干重活的人而设计的。

虽然听起来是拳法,但重点却是在内劲上。

到了下午结束时,许修又上交了55枚火源晶。

不过这并不是许修没有力气开采,而是偷偷给了周慎10枚火源晶,让他能完成基本任务。

最近一个月,周慎的力气开始有点跟不上。

不过今天放工后却没有直接解散队伍,站在最前面的管事冷漠地看了众人一眼,随即说道:“告诉各位一个好消息,巡逻队目前人手不够,需要扩招一批人手。这些新手,将从你们之中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