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5章 皇家银行(1 / 2)重生大明,开局患病首页

朱雄英微微思考片刻,看了朱元璋一眼,见朱元璋微微点头,开始缓缓道来。

他从物流驿站带给大明的变化,说到国库税收比往年更多之事。

在他看来,再多的税收,再多的钱,放在国库里都只是死物。

这些死物可用,但带来的价值远远低于将钱流入市场中。

比如,若从国库税收中拿出五百万两白银,兴建皇家公立学堂,短期十年,二十年可能看不到收益,但若是长远看来,这种收益及其庞大。

孔子有云,有教无类。

实现全民免费读书便意味着大明的各行各业都会涌现出不同的人才。

想要开万世基业,奠定大明天朝永久的身份象征,全民读书必不可少。

若人人都是读书人,便可让大部分人容易理解律法,便于政事推行。

读书人多了,做学问的人自然也会多,很可能再造先秦时期诸子百家再现于世的盛景。

朱雄英认为,学问才是改善国计民生,让大明永世长存的基础。

所以皇家公立学堂的建设与大明的辉煌息息相关。

这一切都离不开钱。

朱雄英算过一笔账,要想将皇家公立学堂开遍大明的每个角落,让大明八千五百多万名百姓都能读书,至少需要大明每年支出两百亿到两百五十亿两白银。

国库那点税收完全是杯水车薪。

为此,就必须要赚钱,将国库的收入提高到万亿级别。

最稳妥的方式,便是利用国库里的钱经营各行具有垄断、独家性质的生意,比如大明实行的官盐制度、物流驿站亦或是他手中的水泥坊。

官营行业,首先要考虑的便是国计民生,必须眼光要放长远,而他修路的计划便是官营行业中的典范。

水泥坊的水泥制造,离不开研发经费,有钱便可研发水泥,水泥可修路,可筑家,可建坝。

而他现在只是在修路,还未进行房屋建造、堤坝建造、城池建造等工程。

堤坝的建筑可让大明的河不再乱流,冲击国计民生。

房屋的建造可在荒原之地迅速建立一座城池。

现在是他掌握了水泥的制造之法,所以未来若大明要攻打某国,想要修建卫所,肯定会第一时间找到他。

若是官营行业未能掌握水泥制造之法,他若不是朱雄英,掌握水泥之法的人大可坐地起价,将三十文一担的水泥卖出天价。

好在是他掌握了水泥制造之法,现在若是其他人想制造水泥,想购买水泥,只能找他。

他也不会将水泥制造之法藏着掖着。

等京城到天津卫的路一通,他就会将水泥制造之法进行售卖,只卖给大明的商人,同时收取水泥技术税。

当然,官营的行业,任何的技术都不能卖给蛮夷。

这样的好处是水泥坊会迅速在整个大明境内生根发芽,大量人士会涌入水泥坊这个行当。

以后无论是大明想在哪里造座城、修座桥、修条路,便可直接在当地采购商人手中的水泥,若是商人手中的水泥价高,朝廷大可自行兴建水泥坊,不用担心受制于人的问题。

这一切的关键,在于朝廷有水泥生产之法。

所以一切问题的关键在于,要有人来研究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