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2章 时隔千年的艺术(2 / 2)穿越寿王李琩:我的对手是皇帝首页

“好文采啊,有文曲之资啊!。”

……

旁边的大臣们是好评如潮!

李隆基听着李琩边写边吟,直觉这首词无比美妙,等他写完,便迫不及待的道:“词太好了,传世之作也。唱来听听,快唱来听听,看曲如何?”

哎吆喂!

您老刚才还哭天抹泪的,一会儿便沉迷于乐舞了,这真的好吗?

这个时代流行歌舞,人人都能来一段,记忆里,李隆基也曾宴席中给大家唱歌跳舞。武惠妃也极为擅长乐舞,是后宫中的佼佼者。

大唐历史中,安史之乱的反面主角安禄山,一个大胖子,也极为擅长歌舞。

好在李琩也不怵这个,前世也喜欢参加了表演什么的。现在他的声带正好被刚才的大声喊话热身了,张嘴便唱。

“东风夜放花千树……”

说实话,这歌喉真真的不错,婉转悠扬,沁人心脾,虽说这个唱法调子,对唐人来说,比较奇特,但也给人绕梁三日之感。

这点天赋不知道是天生的,还是灵力滋养身体后得来的,因为记忆中他就没有唱过曲!

一曲歌罢,满堂喝彩。

玉环高兴的差点过来伴舞了,给李畅吓一跳。

小心招狼!

惠妃也不停的喝彩,跟李隆基说唱的好。

她也是专家,从没听过儿子的这种唱法,少了很多扭捏造作,少了很多匠气,于清新自然中动人心弦,别有一番滋味,很喜欢!

李隆基是曲乐大家,他感觉李琩这种唱法独树一帜,自成一家,于不经意间入人心底。再反观自己的戏曲,有些刻意了。

而且他听出来这其中的音调比“宫商角徵羽”多出两音,应该也是李琩一觉醒来获得的知识,心中莫名升起嫉妒。

对于理学,他都没有嫉妒!

却走不出乐曲的魅力!

他觉得这些知识给李琩浪费了,他又不痴迷乐舞。

得找机会让他交出来!

“可惜、可惜!好、好、真好!”

这一评价差点把周边的人弄懵了,怎么可惜,还真好?

但周围的大臣们鉴赏力都不低,没少去青楼陶冶情操,所以有自己的认知。

李琩的唱法虽然略显单薄,少了些堂皇之气,但却有着独特的魅力,他们觉得这种单薄,也正是这种乐曲的魅力所在,易于传唱!

李林甫就是个中高手,笃定此种唱法将风靡洛阳,找机会得跟贤王讨教一番。

确实如此,周围很多曲乐大家,这种唱法很快便将传出去,风靡洛阳,称为贤乐。

此时,李琩却没问可惜在何处,于他而言,能过关就好。

他把词曲呈给李隆基,李隆基一观却大为好奇:“琩儿,你这词写的不错,但这句中的各种点是什么?”

李琩就知道他会问,便沉稳答道:“阿耶,这是断句符号。”

“儿观自古书文,没有句段,后人读书,多靠猜测。因此,作断句符号,以明文意,可以少去很多不必要的歧义、争议。”

当场的读书人,都受过没有断句的苦,一篇文章,要反复琢磨。

当然有些老学究,就沉迷其中,乐此不疲,视为乐趣。

但于为政者而言,便能看出其中的利弊,简直大利文道传承。

“好好好,你与阿耶和诸公好好说说,这些标点符号的用法……”

小小的标点符号,将成为文道传承发展的里程碑!

李琩令两名太监举着拉开一张宣纸,作为黑板,开始讲解标点符号的应用。

下面歌舞动人,却于应天门上说文事,不应景啊!???.

“是,阿耶,诸公请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