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章 永康七年(1 / 2)红楼之满堂春首页

大梁,永康七年。

神京城!

俗语谚: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正当如时,原本满神京城的香黄桂花气,也沁人心脾,可刚刚一场细雨如西风拂面,此时乌蒙蒙的天色衬得神京城平添上了几分萧瑟疏离。

雨打花蕉,黄花漫地,神京城各色街道冷冷清清,只几处行人路急汲水,红墙青砖、墨瓦屋甍且缀着雨露泛着晶莹寒光。

城北,望安街。

这街道虽处城北,却紧临着城西,街上青石铺就,大体呈三横一竖,丰子状。

沿着主街往里走二三里,顺着右手边一插,便能拐进一个绵长,深凹的小巷。小巷青墙斑驳,顺着秋雨淋漓,还有青苔向上攀爬。

再深入一射之地,左拐便能看见一户人家。

这户人家似乎也不富裕,四人宽的小小门楼上,像模像样的还挂着半浆脱落的灰黄色木制匾额,上述灰黄大字:

秦家!

这秦家不抵他家,在这望安街上也是小有声名。

主人家名为秦业,儿女双全,是朝廷的五品工部营缮郎,甚者,其女秦氏更是嫁给国公府长孙为妻,一时为人津津乐道。

街坊常说,秦家祖上积德,才有了如此好命!

院内,黄桂树下。

雨后的月瓣桂叶梳洗半垂,青葱如碧玉浓脂,蕊蕊黄沁,飘落缕缕淡雾花香。

一个半古老人,国字脸,平直眉,褶皱半起,靠在绵褥竹椅之上,苍白的脸色上唇瓣干冽,只在双颊上泛着些许红光,此刻细细的捋着白髯,笑眯着细长的双眼,嗅着桂香清风,听着朗朗的读书声。

透着镂雕木窗,看着偏房书屋中两个绰绰身影,笑着注视着其中一个高高如松般峻挺清癯的少年郎,秦业不由得像夫子读书时摇头晃脑的感叹着:

“有溪元在,钟儿的课业到了却我一桩心事。”

双目半开半阖的,乐呵呵的有节奏般拍着膝盖,西风乍起,嘴角一弯,又惋惜地细细琢磨着:

“只可惜今年乡试,他大意之下未曾避圣上名讳,如此落了第,委实作扼。想他钟家三代白丁出了个钟溪元,真是好运道,钟儿若是能赶上溪元一半,我纵是闭目也知足了。”

这人啊,就怕对比!

秦业一想自家儿子与其一比,不觉汗颜。

原本展颜的神色一晦,兴致顿时少了一分,唉声叹气起来,唠叨着幸好如今钟溪元在身边,有他教导希冀着自家儿子能长进几分,随后转念一想,宽慰捻须颔首起来,笑意迎面,惦念道:

“好在我百年之后,钟儿还有可卿在一旁扶持。”

“钟儿才质虽不如可卿,可他们姊弟关系亲密,钟儿又是可卿带大的,她素来兰心蕙质,如今成国公府的长媳,是个有福气的,有她在,钟儿一生料也无忧!”

想着自家女儿,秦业不禁开怀起来,笑意又添几分。

他一直觉得能够从养生堂将自家女儿抱养出来,并养育成年,那真是他几百年修的福气。

虽不是他亲生女儿,但也是视如己出,衣着家用更是不曾委屈一丝。

平日虽不施粉黛,那也是冰肌削骨,端庄贤淑,相貌仪容更是世间罕有,眉梢眼角藏着秀气,声音笑貌露着温柔。

邻里妇人无一人不称赞非常!

时常有人替自家子侄打探,出嫁前家里的门槛都快被人踏烂了,若不是有宁国府敬老爷镇着,他根本应付不过来。

秦业思绪万千。

念及于此,就是秋风的薄寒,都渗不进他的体内,反而平增热意。

“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书声袅袅,夹着清风!

沿着廊檐向里走,跨过门槛的偏房内,左手边的书案前,一大一小两个少年郎皆是捧着论语,两人一坐一立。

站着的少年郎年龄颇大,料想也有十七八岁,身姿高挑清瘦,朗星俊眉。

一双眸子黑白分明,湛然有神,加上一洗水墨色檀袍士子服,看起来文质彬彬,可衣物无花纹点缀,衣角布料又有些粗洗后的泛白色。

朗声高读的少年则是秦业之子,唤作秦钟,表字鲸卿。

如今不过十二三岁,生的那叫是粉面朱唇,颊若敷粉,怯羞之间常有女儿之态。

屋内两人相隔的桌面上垒着层层成套书册,墨山砚台,宣州古纸,玉杆细笔皆是不俗。

尤其是桌角处的一座小西洋钟,头顶是一个兽鼎铜炉,炉上还有清烟屡屡而上,钟摆两侧是金柱固定,质料精美,镶边金丝构成纹理、又有钻色相缀,透明的琉璃面下钟摆咔咔摆动。

都是贾珍送的,好不羡慕!

钟溪元手持论语挡面,偏着头,双肩半垮,呼着不耐,生无可恋地呆呆瞧着时针指着四,如今也才是申时,离他授学结束还有近半个时辰。

这世道,挣点名声不容易!

掐着时间,面泛苦涩,真真是度日如年!

许久过后,乌蒙天色低垂半空,钟溪元瞧着天色,在屋中踱步片刻,料想今日授课也差不多了,便清清嗓子,捧书负手道:

“好,今日就温习到这!”

终于下课了,谁懂他迫切的心情?

瞧着埋头啃书状,似有些腼腆的秦钟,然后合上已经被翻阅的有些褶翘的蓝皮论语书籍,钟溪元面露窃喜之意,摇头轻声道:“论语十三篇中的子路篇,三日内背会并理解其深意,写一篇读子路有感交予世伯。”

“是,先生!”

秦钟不偏不倚的垂首轻声。

钟溪元居高临下,斜睨了一眼,默默的点了点头,为人师者总得做些事情,这也是为他好。

若不是他这般要求,面前这双颊羞怯的男儿,还不知怎得敷衍了事。

这秦钟也是个惫懒货,若不如此,单单背熟论语只需水磨工夫,可如此粗浅着实于科考无用,秦业老来得子,平日间将他多多捧在手心中,未必肯让他下苦功夫。

虽有劝解,但他又不可过多干涉,如今也只得出此下策,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这些日子的相处,他清楚面前这个粉妆玉砌的少年,好风月,虽通晓些四书,却嗤之以鼻,颇有些厌恶,到与贾宝玉有几分相近之处。

真应了那句人不可貌相!

不过,他也不意外。

能够和贾宝玉这么个厌世厌俗,行为乖僻的人玩到一处去,这样的举措并不稀奇。

抽丝剥茧,倒也能明白一二,想想能在秦可卿下葬时,于铁槛寺同智能儿行鱼水之欢,又气死秦业,若真的有看上去这么良善可欺,那对秦家还算不得灭顶之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