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进直到吃过午饭,才得到线报说今天蔡邕没去教刘辩。再一调查,才知道蔡邕已经辞官,甚至都出关了。
正欲派人去追回来,曹操开口劝住,“大将军,不可追。蔡邕一生唯求著书立说而已,由他去也无妨。”
何进怒道:“他辞官不回老家陈留,却走了河内,想必是往冀州去了。这岂不是明珠暗投?”
曹操和蔡邕也有些师徒情谊,作为诗人,他对这些大师都是很敬仰的,眼下当然要尽力阻止。以何进现在的权势,把蔡邕追回来,肯定少不了一番折磨。
“大将军岂能因一时怒气而失天下所望?夏国公不过诸侯而已,随时可以除去。”
何进是能听进去劝告的,曹操又给了他一个合适的理由,就坡下驴,此事作罢。“算了,一个儒生,不值得浪费好马。”
曹操松了口气,拱手道:“大将军英明。”
蔡邕只是个搞学术的,争权夺利的事情的确做不来。何进也并不重视蔡邕,反倒是更加在意蔡琰,毕竟蔡文姬的名号无人不知。想到这,看了一眼曹操,难怪他如此维护蔡邕,“文姬归汉”的故事不就是曹操干的么?这可是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大事件之一。
想到蔡文姬,脑子里又冒出一串文化典故。又想起来,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开启了建安的新风尚。他们若不是称孤道寡,也是会是一代文豪。
念及此,何进道:“听闻孟德府上有一姬妾卞氏,尤善歌舞。若得闲暇时,请奏一曲。”
不料曹操却大眼瞪小眼的看着他,莫名其妙道:“大将军何出此言?某府上并无一个卞氏。”
“啊?”何进一时间没反应过来,奇怪道:“没有一个卞氏?”
曹操很不开心,冷声道:“不知大将军听了何人胡言乱语。某府上姬妾不多,还是记得清楚的。”
惦记别人家的姬妾,不算什么丢脸的事情。本来她们就只是物品,可以随意买卖、赠送,何进若是看上了曹操家的姬妾,可以花钱买下,曹操也可以赠送。但记错了人,可就有点失礼了。
何进这才恍然大悟,搞个鬼哦!历史上曹操纳卞氏为妾,是他辞官回乡,在老家隐居的时候。可这一次曹操根本没有辞官,一直在雒阳,每天都跟何进沟通工作。
卞氏一个徐州的歌妓,自然没法遇到雒阳将军幕府的官员。纳妾之事也就无从谈起。
“嗯”何进想了想,这样也好。卞氏为曹操生育的儿子都很强悍,他们没了对自己有利。歉意道:“是我记错了。孟德见谅。”
曹操也是爽朗,笑着说:“某府上却有几个美姬,大将军若登门做客,自当好生招待。”
何进大笑,“多谢孟德美意。”
到休息的间隙,曹操问自己的守护神,“大将军所言的卞氏,真有其人?”
守护神不明就里,“不清楚。”
曹操想了想,可能是何进真的搞错了,便也放下这一茬不去理会。
蔡邕离开雒阳,从河内北上。需要途径魏郡、赵国两地才能抵达夏国。抵达赵国时,刘协与赵国国相在邯郸城外迎接。
刘协还以为蔡邕是来担任自己老师的,现他是辞官去西柏亭,不由得大失所望。可是他现在也不敢再对郭松出言不逊,只好劝告:“老师留在赵国,也可著书立说。学生定当鼎力。”
蔡邕笑道:“殿下有所不知。小女自小仰慕夏国公,如今更是恨不得背生双翼飞过去。老朽是万万去不得其他地方的。”
刘协便转而找国相商量,“我去西柏亭,应当可行吧?”
国相道:“殿下年幼,不宜离开封国。”
“太后可以陪我去。”
国相道:“此事应当上奏陛下。”
“那就上奏吧。”没有国相批准,刘协连宫门都出不去,自然也就没有什么底气和国相对抗。
辞别刘协,蔡邕继续北上。郭松已经得到消息,安排了欢迎的队伍在国境迎接。按照蔡邕的意愿,安排他在西柏亭修书。
郭松复苏的神迹很快便传遍天下,将他的形象进一步推上神坛。蔡邕加入后,西柏亭一跃成为黄河北岸的学术文化中心,与北海郡高密县的郑玄齐名并立。
郭松按照近现代的中小学教育,设立年级制度,考试制度,主要教授九年义务教育的内容。但也有很多东西是纸上谈兵。比如生物学、物理学、化学,郭松虽然可以把教科书搬过来,但实践的缺乏是致命伤,难以说服学生去相信。
荀攸提出了“增补制”,即:当通过实验证明理论之后,将该理论编入教科书作为教学内容。未经实验证明的,暂不教授。
郭松有点愁,道:“没有基础的科学理论,如何能说服他们去研究呢?”
何智道:“夫子难道忘了这些理论,本身就是通过实验摸索出来的吗?何况我们只是需要老师们去实验证明理论,这比凭空摸索可要难多了。”
荀攸也正是这个意思,道:“路是人走出来的。就像打铁,也是一块块铁矿烧过了,才能知道高效冶铁的方法。”
“是我糊涂了。那就施行这套政策吧。”郭松承认是自己“学院化”了,以实践来摸索理论是不错的办法。既然这世道已经是神仙满天飞,物理规律也未必一成不变。
郭松道:“我们要多生产消费品,换取外面的钱财,收购大量的粮食。”
荀攸道:“酒、玻璃等都是可以卖出好价钱的。”
“我们积蓄好钱粮,底子足了,就可以施行义务教育和全面扫盲了。只要我们得到足够多的智慧型人才,就一定可以赢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