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28章 哥萨克(1 / 2)大明英华首页

火堆边的朱由检抬起头,仰望东南方向的天狼星。

北京的冬季,人们也能看到这颗夜空中最明亮的星星。

但皇子公主,不在“人们”的范畴内。

往往,冉冉升起的星辰,还未越过紫禁城的宫阁墙垣时,金枝玉叶们就被要求上榻安眠。

来到塞外草原,朱由检第一次知道,天狼星原来这样耀眼。

那独特的蓝白色星晕,真是美妙极了。

冬季的大草原,虽然萧瑟酷寒,对过了十几年囚徒般禁锢岁月的皇子来讲,却依然充满了炽烈的新天地的魅力。

吸引朱由检的,当然不是只有头顶的浩瀚星空,和充满雄性气息的塞外军营。

他还向往一切在这冰天雪地里,依然能够展示人类求生能力的活动。

比如渔猎。

随行的向导,乃臣服于大宁镇的蒙古小部落的牧民,汉话说得也溜。

当郑师傅忙于和满桂等人商议公务时,朱由检便在跟着张凤仪学习骑射之余,饶有兴致地向蒙古人询问草原风物与趣事,自也会像赏赐身边的小内侍一样,赏些小玩意儿给向导。

受宠若惊的蒙古向导,滔滔不绝,又因本就是个机灵的,专挑少年郎喜欢的花样儿说,什么狗拉爬犁、凿冰捕鱼的。

今夜,看到比前几天都更亮堂的天狼星后,朱由检让大伴王承恩把向导喊来。

“你说天狼星越亮,后头几日越是大晴天,对么?”

“回殿下的话,是的。”

“附近有大河吗?”

“呃……”蒙古向导并未看到王承恩拼命向自己使眼色,老实答道,“殿下,北边三十里就有条石碑河。”

“这么近!”朱由检兴奋起来,扭头对王承恩道,“王伴伴,咱明天先不慌着回大宁城,上河里钓鱼去。”

王承恩只想扶额。

与郑夫人分头行动后,他王承恩就成了全权负责信王殿下安危的人了。虽然在锦衣卫之外,马祥麟给了二十个川蛮子家丁护送,满桂也加了十个宣镇带来的老兵,但初次来到塞外的王承恩,还是处于高度紧张中。

“殿下,那啥,奴婢在大宁城外,也见着河了,咱回大宁,一样能钓鱼。”

朱由检却道:“城里还有黄尊素,他们进士出身的,顶古板了。咱还是上北边的大河玩去。王承恩,你怕啥呀,怕狼还是怕鞑子?”

王承恩老实道:“奴婢怕郑夫人怪奴婢,不顾殿下安危,郑夫人交代了的,最多在路上歇一夜。”

朱由检不以为然。

他分明记得,郑师傅此前,之所以那么坚决地要除掉客印月,不光是为了给他这个五皇子讨还生母被欺的旧债,更因为,不能容忍一个浅薄粗鄙的乳母,竟生了左右皇长子言行的心思。

这恰是朱由检喜欢郑师傅的地方。

她毫不掩饰地表现出将皇子们看作未来雄鹰、盼其勇上云霄的希冀,所以才会想法设法地带他们从华丽奢靡的笼子里出来,在广阔疆域中游历。

既如此,郑师傅怎会像乳母管束小儿那样,对自己的得意门生管头管脚呢?那岂非成了她最厌恶的客印月了?

对于师傅风格的认知,以及暂时脱离师傅的情形,令少年亲王尝试发号施令的心绪,以及探索雪原的劲头,陡然炽烈。

即使王承恩请来张凤仪劝说,也没有用。

“马夫人,明日你们母女先回大宁城即可,正好与马将军说一声,我在石碑河,至多比你们晚一日而已。旁的不要说啦,孤要就寝了。”

张凤仪哪敢自己先走。

丈夫说过,当年在滦河打鞑子的正蓝旗,也是这个月令。此处虽在明蒙两大军力集结地带之间,但万一饿狠了的鞑子,仍有旗军去抢西边而正好经过北边的水源呢?

但她没有郑海珠的身份,不好违逆信王,只得与王承恩商定,明天一早,分别派人去察哈尔和大宁城,让马祥麟送更多的护卫来,也让石碑河西段的郑海珠,及时晓得信王也拐到了察哈尔的地界。

……

翌日,果然是个艳阳高照的大晴天。

蒙古向导和自己的助手们,为了讨好大明的王爷,已经连夜拆了麻绳,变成经纬细致的十字鱼网。

“殿下请看,若有鱼儿有进网里,捏着中间的绳子一拉,网就收紧咯。”

少年人瞧着行家里手的演示,越发心痒,加之小半个月来骑术精进不少,他哪里还会迁就辎重仪仗的速度。

朱由检干脆脱了亲王的锦袍,换上蒙古人常穿的卡呼单,裹上防风保暖的裘袄,率领一众锦衣卫,策马北去。

张凤仪赶紧带着川军家丁跟上。

留下惴惴不安的王承恩和一群小火者们,押着形制奢华却行动缓慢的一溜儿大车,走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