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章 一乡之中任游徼(1 / 2)三国之且听风吟首页

秦汉之际,一县之中豪强、富庶之人往往居于闾右,贫民、寻常百姓则居于闾左,因此有言闾左豪右。

“闾”即里巷的门。

朱信穿过了里门,走向闾左。屋舍的排布参差不齐,比起归亭的亭舍,这些房屋的建造的时间或许比较长了,屋舍的墙壁爬着青苔、不少墙壁漏下白灰,木门也显得陈旧,屋外檐口下铺陈的方砖也坑坑洼洼。右边有几间的屋顶上还有杂草冒出。

此时只是下午,闾左的人们大多在田里或水里劳作。偶有三二顽童奔跑打闹,撞到了朱信,只抬头看了看,便又欢闹逃开。

朱信也不在意,随即看向眼前的房舍。和其他屋子比,显然占地更广,院墙完好,门前干净,显然常有人打理清洁。院门之上挂着牌匾,写着“朱府”。

门边坐着一位苍头,看到朱信,立刻起身行跪拜之礼,朱信上前拦住,笑着道:“大兄和二兄在府上么?”

苍头诺诺道:“二朱君正休沐在家,大朱君在郡里做主薄,回不来。”朱信了然,拍了拍他的肩,进屋去了。

苍头看着他,自语道:“本以为小朱君去拜了贤师后就跟大朱君一样看不起咱了呢,想不到朱君还是这么和善啊。”

朱信的二兄叫朱皓,长兄叫朱符,他们俩个是朱儁的亲子。

换了身干净的衣服,朱信见到了二兄。

朱皓正端坐席间,手执《吴越春秋》,读道:“越王乃召相国范蠡、大夫种、大夫郢问曰:‘孤欲以今日上明堂,临国政,专恩致令,以抚百姓,何日可矣?惟三圣纪纲维持。’”所述正是春秋时越王勾践奴于吴王后的治国之策。

又读道:“范蠡曰:‘今日丙午日也。丙,阳将也。是日吉矣,又因良时,臣愚以为可。无始有终得天下之中。’大夫种曰:‘前车已覆,后车必戒。愿王深察。’范蠡曰:‘夫子故不一二见也。吾王今以丙午复初临政,解救其本,是一宜;夫金制始,而火救其终,是二宜;蓄金之忧,转而及水,是三宜;君臣有差,不失其理,是四宜;王相俱起,天下立矣,是五宜。臣愿急升明堂临政。’”正是范蠡、文种两位大臣的劝谏。

最后读道:“越王是日立政,翼翼小心。出不敢奢,入不敢侈。善哉,主听臣言,禁奢绝侈,方使民富国强。”转而又道:“若天子可听贤臣之言,不行奢侈之举,则天下安有民不果腹,内政不兴。”不禁叹息。

叹息之际,朱皓忽然发现房中多了一人,见是朱信,放下了书卷起身喜道:“阿信回来了,三年学于余姚虞公,可见得越地名儒。”

朱信说道:“虞公明慧,说文授经颇有道理,焦、韩氏弟子亦多才俊。”话语一顿,又有些不好开口。

朱皓却知道朱信心中所想,道:“你于数月前所托,郡中的大兄已帮你求得了游徼一职,不过你却不愿就任县中佐吏,而欲就任乡中,大兄可恼了好久。”

见朱信不以为意,朱皓只好提醒道:“任于一乡便诸事缠身,更何况世道不平,你又急于出仕也无经验,唉。”似为朱信涉世不深又不从长者之言而惋惜。

朱信说:“不劳兄长费心了,兄长也知信之性格,不愿郁郁于文房一室,治乡理民,信之愿也。”

见朱信如此坚定,朱皓也不再劝,递给朱信一封书信,说:“此为阿父由朝中向你寄来的信。”

朱信展信,信里写着:

阿信,自吾上任交趾太守便一别数载,汝已至加冠之龄,又将出仕。吾便先为你取字,汝名信,《左传》有言:君子之言,信而有征,故怨远于其身。便为汝取字明征。汝年幼多舛,大病之后性情大变,但仍好学有礼,吾观在眼中,汝出仕一事,当尽力而为,秉公任直。勉之。

观毕,朱信仰首叹道:“阿父爱我。明征知道了。”

……

……

这数日,朱信未曾出门,一是上任前稍作休整,二是规划着自己的“大计”。

“大计”即是凭官位聚乡众之力自保,倚亲族之力以蔽身。

为何要如此规划呢?正因朱信是今人,他知道接下来将发生的大乱。

数年前,“朱信”初到这个时空,第一个见到的名人就是他的养父朱儁。如果说这是重名,那么在熹平元年时会稽妖贼许昌于句章勾结万人作乱,朝廷平定贼乱时,孙坚这个名字又传入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