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胡齐呼天可汗,大唐威赫势若天!
来自诸藩的使臣在太极殿中起舞,汉乐、胡乐在殿中交杂,李世民主动走下御座,他的左手边拉着颉利,右手拉着洛玄夜,主动在殿中跳起了胡舞。
“素王素王,神威广大!”
“素王素王,光明无量!”
“素王素王,赐我吉祥!”
天可汗与民同乐,殿中诸使臣国主,纷纷拉着手围成圈,边踢踏着转圈边高声颂唱。
尤其是来自西域的那些国主,更是齐声颂唱着,“至高素王天世尊,至贵素王大天尊,请求您,祈求您,希求您,赐福我们的王,西域的万王之王,被皇天所钟的天可汗!”
……
诸国使臣有的距离长安万里之遥,于是急匆匆的返回,有的使臣让别人回去,自己就直接留在了长安,对于这些人,唐廷也都重用。
长安城中仿佛在一夜之间就多了无数胡人的面孔,长安城的百姓已经得知了大唐天子成为天可汗之事,心中只觉有无尽的自豪。
太极殿中,一干帝国重臣依旧在讨论这些外藩事务,李世民对外藩事务的重视程度,远超诸位宰相的预料,而原因,诸位宰相将目光投向了洛苏,是国师的原因。
大唐征讨冬突厥,国师没有明面上过问,大唐处理国中政务,国师没有明面上过问,但此次诸胡进京,国师却出来了。
上一次出来还是在划定大唐国策的时候,可想而知国师对这件事有多么重视。
洛苏手中持着一节碧绿色的节杖,于众人之前,望着诸宰相,未来的大唐就要依靠这些人,他正色道:“天下事在君王,君王事在宰相,而这天下的宰相有三等。”
这一句话,殿中诸宰相立刻就坐直了身子,要听听国师所言的三等宰相。
⊙ ā n⊙ c〇
李世民同样颇为好奇道:“这三等宰相若何,烦请国师为朕和诸卿解惑。”
洛苏淡淡道:“最下等的宰相,能看到朝廷的需要,能让朝廷所需供给不匮乏,能处理朝廷出现的大部分问题,国势不会因为人的失误,而极度的衰落。”
嘶
这第一句就让众人震惊,这能保证国家供给大致不缺乏的,已经非常不容易,而且还能够处理出现的问题,这才仅仅是最下等的宰相吗?
“中等的宰相,能提前洞察天下间潜藏的危机,进而给后人留下警示,或者自己解决他。”
这下众人懂了,这不就是善战者无赫赫之功的意思,但有一点让众人不解。
“国师,既然已经提前洞悉了危机,那为什么不提前解决掉呢?”
“是啊,国师,大多数的人都看不到危机,所以才只能放任,现在知道了却不处理,这又是什么道理呢?”
李世民也问道:“还请国师给诸卿解惑,朕实际上也非常疑惑这一点,这将问题留给后世,岂不是不负责任吗?”
洛苏闻言却径直笑道:“这就是最上等的宰相,拥有广袤天下的视野,他不是从内部、从低处去看待世界,而是从九天之上,他心中有取舍,不会试图去解决全部的问题。
一千六百多年前,素王制定分封制度和宗法制度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后来会崩溃呢?
想过。
我们洛氏的典籍中有记载。
但素王还是要实行,因为这世上的事情,总是在变化的,最上等的宰相从高到低俯视着天下,于是洞悉了事务发展的规律,于是在执政的时候,他明白那些表面看起来危险至极的,并不危及天下,那些并不如何显眼的,却终将毁灭一切。
来,我给你们演示一番。”
稍过片刻,一个颇大的木质水箱从外间被抬进来,在水箱中放着一个水桶,水桶的下半部分都在水箱中,桶里面是满满的水,殿中众人纷纷围过来,望着这个水箱和水桶,不知道洛苏想要做什么。
洛苏来到水桶边上,指着那桶中的水说道:“如果这便是一个王朝的运势,水流尽的那一刻,国家就会灭亡,那我这样做。”
说着他在桶身上抽出堵着小孔的木条,水瞬间哗啦啦的流出来,流到水箱中,洛苏说道:“这一个孔,可能是战争失败,可能是大兴土木,总之现在国势开始衰败,你们都是很优秀的大才,想必是能够堵上这个窟窿旳。
但,你们看。”
洛苏话音刚落,众人便听到轰隆一声,竟然是木桶的底部裂开了一道大口子,那桶中的水很快就全部流到了水箱中。
“在伱们不曾看到的地方,实际上有远比这一个洞危险的存在,但它被隐藏起来,所以无人能够看到。
最上等的宰相,在九天之上,能够看到这些东西,所以他总是致力于去修补这些东西,当然,修补就是修补,永远也恢复不到原来,等到有一天再也不能修补的时候,那就彻底完蛋。”
李世民盯着那空空的木桶,陷入了沉思中,良久才说道:“这不仅仅是在说宰相啊,君王难道不也是这样吗?
国师,朕受教了。”
洛苏给众人讲道理,思绪却回到了久远的过去,他想起了他曾经的那一场变法,就是在邦周的基座上修修补补,但最终他没能给邦周换一个基座,于是邦周的问题最后还是爆发,只不过延后了一些岁月而已。
殿中纷纷向洛苏躬身,洛苏摆摆手道:“还没有结束,什么叫做天下呢?
天下就是所有会对你产生影响的国家和势力,你都要将其考虑进去。”
说罢洛苏伸手将旁边的另外一桶水直接举起来,然后倒进那个破掉的桶里面,“虽然桶破掉了,但只要有源源不断的外来补充,国家就不会灭亡。
同样的道理,就算你将桶内部修的再完美,不会有内力去破坏这个桶,但是我只要用铁锤狠狠地锤击,那最后的结果就不会有变化,国家还是要灭亡。”
洛苏的举动再次震惊了众人,这种思维是众人之前不曾想到的,这是一种更广阔的思维,突破了传统中原的思维。
“统治天下,就要有天下的视角,而天下就是王朝,以及四周所有会对王朝造成影响的国家和势力,你全部要考虑进去,这就叫做内圣外王!
任何傲慢的对待中原以外的人,都终将会被其反噬,你不重视那些被你所看轻的夷狄和胡人,那些胡人就爆发出你难以想象的力量。
你可以从行为上蔑视,但如果一个宰相和君王发自内心的蔑视,那可真是太可笑了。”
洛苏一番生动至极的演示,让李世民和诸宰相都深有感触。
其余人都坐回席中,侍从将木桶抬下去,洛苏手中持着翠绿节杖,在殿中缓缓踱步,他的身量是颇有些高大的,这是众人第一次仰着头望他,他宛如泰山一般巍峨沉重。
洛苏沉吟道:“我对四夷很重视,很重视,在二十多年前,我降世后,我就带着玄夜和玄镜游历四方,我在中原待的时间很短,反而是走遍了其余四夷之地。
在汉朝的时候,匈奴是什么样子?
他们使用骨质的武器和箭矢,铁甲是从西域更向西的地区得到的,那个时候是诸夏最为强盛的时候,完全可以对匈奴造成降维的打击。
但是现在已经不是这样,几乎所有的胡人都拥有了相当高的技术。
他们的精神文明远远不如诸夏,但在军事上,已经武装极高,在和突厥人作战时,想必能够感受到,汉朝的时候,最大的问题是抓不到匈奴人,只要正面交战,匈奴人就不是汉军的对手。
而现在,突厥人并不畏惧和大唐的军队正面决战,李靖大破冬突厥是战略和战术的胜利,是外交的胜利,却不是单兵素质的胜利。
尤其是在骑兵方面,突厥人乃至于西域的回纥等族,很强,在大唐军中,也有不少这些胡人骑兵,谁用都知道好用。
这证明什么?
在军力方面,诸夏已经不再具有压倒性的优势,而且这几乎是一个注定的过程,因为即便是洛氏,冶炼技术也已经很多年不曾有过大的进步。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怎么做?
用无数的战争去取得一切吗?”
洛苏所讲的这些,又是李世民等人不曾听过的论调角度,在众人都不曾发觉下,几乎所有人都忍不住向前倾着身子,从心理上,这是一种倾听的姿态,而且是从心中发出的倾听姿态。
听到洛苏最后问的问题,众人纷纷摇头,魏征更是直接说道:“打败冬突厥后,万国之所以会来长安朝贺,是因为大唐在战胜冬突厥的战争中,损耗非常小,在任何国家看来,大唐都有再发动一场灭国战的实力。
但如果大唐和冬突厥间的战争,如同汉匈百年战争那样,那诸国是不会畏惧的。
大唐能快速的战争一次冬突厥,但不可能去希求每一次都有这么辉煌的胜利,诸位都很清楚,这次对冬突厥的战争,不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
李世民更是直接站起身望着众人感慨道:“是啊,面对庞大的草原帝国,朕始终怀抱着谨慎之心,现在打败了冬突厥,但之后新崛起的草原帝国,无论是薛延陀,还是西突厥,还是这个、那个国家,不来挑衅大唐,朕是绝对不会发兵的。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国师你在和朕说罢天可汗体系后,朕才欣喜若狂,国内不加兵役,而能够控制诸邦,保证中原的和平,那才是朕所追求的东西。
现在听罢国师所说,朕愈发觉得,想要依靠武力去慑服那些诸国,实在是太过于艰难,而且很难成功。
国师,有什么话,还请说出来吧,我们君臣都在这里倾听。”
洛苏轻轻用节杖敲击在地上,木板响起咚咚的声音,颇为清脆,他沉声道:“战争不是轻易发动的,每一场战争都要有一开始就要达成的战争目的。
否则即便是你在战场上,一直赢赢赢,最后也要输光光。
隋朝的隋炀帝,他征讨辽东的时候,就没有想清楚自己到底要什么,他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是要彻底将辽东屠灭还是要辽东国臣服。
如果要辽东国臣服,那他有无数种办法,如果要将辽东国屠灭的话,他完全可以一座城一座城,一个村庄一个村庄的杀过去。
但他一个都没有选择。
表面上隋军取得了不少的战果,但最后的结果,你们都知道了。
攻灭冬突厥是为了保障大唐的边境安全,现在这个政治目的已经达成,那接下来所做的一切,就是要维持这个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