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万人的大型企业,放在后世,单是中层领导就得数百上千。
西山煤务公司和开平煤矿的管理阶层人数虽然没有这么多,但也有两三百人。
这几百人,都是从读书社里脱颖而出,才得以提拔重用的。
而被薛蟠寄予厚望的保安队,读书识字则是标配,提拔升迁甚至都有相应的识字数量的硬性要求。
现在,不论是留在京城的保安队,还是被薛蟠带到天津,扩建到五百人的保安营,每人最少也能认识数百大字,可以自己写简单书信了。
而保安队的小旗、总旗、百户等小领导,除了识字量都达到了数千之多,熟读过《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等开蒙书籍,还开始通读四书五经了。
可以说,薛蟠治下的煤务提举司和长芦盐政辖下的十数万人口,是这个时候,识字率普及程度最高的群体。
现在,西山煤务公司、西山工业基地、长芦盐业公司、开平煤矿下面的学堂,就读的学童人数,已经超过了两千人,就算是扣除三分之一无法参加科举的女孩,再减掉三分之一天资不佳的,剩下的读书种子,也有六七百人。
薛蟠已经决定了,在今年的县试中,就让各处学堂,挑选优秀学童参加。
第一次参加科考,不求取得多好的成绩,考中多少人,只图增加一些应考的经验。
反正现在各处学堂招收的学童,年纪最大的,也不过才十三四岁,都还小着呢,有的是时间。
为什么没有年纪更大一些的少年来学堂就读?因为十四五岁,在这个时候,已经可以算是成年,要帮着家里支撑家业,在煤窑、盐场做工,没有时间来读书了。
就是现在就读的这批十三四岁的学童,虽然一两次县试考不中,家长也可能就不会再让他们继续就读,而要被叫回家去,找份活计做了。
薛蟠也拿不准,这些矿工、盐户子弟,最终能有几人,能够闯过科举的独木桥,得中童生、秀才、举人,乃至最终的进士。
薛蟠已经给他们了提供了一切可能的帮助,后面的事情,就要靠他们自己了。
不过,就算这些学童,最终科举无成,但是读了几年书,总也不会白读!
将来至少也能在待遇优厚的保安队落身;西山煤务公司、开平煤矿、长芦盐业公司,也有许多职位,需要读书识字的人才。
就算不在这几处,偌大的刘汉帝国,只要识得几千字,天下之大,尽可去得!
他们的命运,在步入学堂的那一刻,其实已经改变了。
只是现在时日尚短,改变的效果尚未显现,只有极少数有远见的人,才能看穿薛蟠此举的深意。
而懂得薛蟠这片良苦用心的人,也是对薛蟠最忠诚、最死心塌地的人。
总而言之,薛蟠借着贾探春代管的薛家书铺,铺张开的这盘大棋,棋子已经落下不少,什么时候能够开花结果,就只能静候佳音了。
外边的事情,贾探春无法尽知,不过通过薛家书铺的账目,也能窥得一斑。
虽然只通过一知半解,难以把握薛蟠在此事中的深意,不过只了解的表象,已经能让贾探春对他的心胸,充满敬佩了。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薛蟠肯定算不上“穷”,不论是从家世还是自身上讲,都应该算是“发达”一挂的。
而薛蟠现在做的一系列事情,就包含了许多“兼济天下”的成分。
从蜂窝煤开始,到后面创办西山煤务公司,把西山煤矿收归国有,利益贡献给朝廷,并且切实惠及数万靠着西山煤矿生活的百姓。
再到长芦盐政的改革,为治河新策筹集资金,若是治河新策能够得竞全功,那么惠及的百姓人数,就不是几万、十几万,而是数十万、数百万!
就算治河新策还要再等几年,才能确定有无成效,不过治河新策的影响,其实现在已经开始显现了。
由河道总督张鹏翮主导的治河新策,虽然已经在朝廷形成了决议,但是因为资金筹措的方式,与以往截然不同,所以并没有给朝政,造成什么负担。
而朝廷之前每年花在治河上的一两百万两银子,并没有因为治河新策,就节省下来,还是如数拨付,并悉数花销了。
因为在治河新策把黄河水患整治成功之前,黄河下游的水患,依然是河南、山东、安徽、江苏四省的重大威胁。
张鹏翮因为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治河新策上,于是奏请朝廷,在河道总督衙门治下,新设一个“副总河”的职位,分管黄河南向流域的事务。
张鹏翮提名的“副总河”人选,是薛蟠此前举荐给他的,出身翰林院的嵇曾筠。
薛蟠其实与嵇曾筠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
只是,嵇曾筠曾和薛蟠在崇文门税关衙门的顶头上司韩涛,同在翰林院任职多年,有些老交情;又和林如海同是苏州人士,算是乡党。
薛蟠先是在韩涛那里,听说了嵇曾筠对治河颇有些见地;又借着林如海的光,见了嵇曾筠两面,有过些交谈,确定他确实有真本事。
所以,在看到张鹏翮分身乏术的时候,薛蟠就把嵇曾筠举荐了过去。
张鹏翮亲自与嵇曾筠通了两封书信,了解了他的才能,又征求过他个人的意见,才向朝廷正式举荐,由他来担任河道总督衙门的“副总河”。
嵇曾筠与贾政年纪仿佛,如今尚不满五十,正是年富力强之时,之前考中进士,入选庶吉士后,在翰林院迁磨了十余年,早就静极思动了。
现在到了河道总督任上,上来便是二把手的“副总河”,不仅要代总督张鹏翮掌管黄河南流河道的治理工作,还要把黄泛区涉及的数百万亩淤田,也管理起来,责任巨大,职权也重,是个难得的施展才能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