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八十二章 果然有枭雄之姿(1 / 2)红楼情僧首页

大离这一年的秋雨下得特别大,给这个多事之秋,更添了一层寒凉。

玉京皇城里面那一声惊天动地的炸响,被大离新皇定性为义忠亲王公开作乱,屠杀百官。

虽然玉京权贵们都心知肚明是怎么回事,但是此时敢站出来说话的,不仅是没有眼力,还没有脑子。

因为现在的大离皇帝,乃是昭阳公主登基,定年号昭武,是为昭武帝。

女帝历史上也不是没有,但在如此奇特情形下登基的,倒是让所有人都料想不到。

因为文武百官死的都差不多了。

从宰相吏部尚书,到三四品官员,凡投靠义忠亲王一系的,都在金銮殿大爆炸中全部灰飞烟灭。

昭阳登基之后,紧急找回了被圈禁关押的官员,又将各个衙门的底层官员给了临时职位,将六部的架子匆匆忙忙搭了起来。

出人意料的是,短短几天之内,六部的运作就恢复了正常。

死的都是尚书侍郎这种大员,却没怎么影响,昭阳公主坐在血迹未干的皇座上,想的却是李闻成之前说过的话。

官越大,越不干人事,整天在朝堂上扯皮,死了也就死了,还不如底层吏员明白事情。

凡天下官员,若尸位素餐,一点事情也不干,天下之民,也未见能饿死。

利用手中权柄借机谋取私利,鱼肉百姓,用人血谎报政绩的官员,才是天下之大贼。

金銮殿上这一炸,仿佛炸破了大离王朝这巨大的脓疮,让原本溃烂的无法动刀的伤口,腐肉去掉了大半,反而奇迹般的恢复了活力。

就像当年靖康之耻一样,金兵将皇帝和朝中大臣全部掳掠前往北方,东京城内朝臣富户为之一空。

此时北宋灭亡,南宋建立,金兵自然不想再让南宋存在,但挥兵南下时,却发现新建立的南宋,却比腐朽的北宋无论是从人力物力,还是军力上,竟然还高出一截,有如脱胎换骨一般。

他们想不通,宋人还是那些宋人,换了一批大臣,怎么就变样了?

于诚曾对昭阳说,这就是攀附在王朝上面吸血的官场的悲哀。

时代承平越久,官场就越复杂,里面关系就越发盘根错节,就越不办不成事。

这是王朝建立其,百年后的必然走向,不是一个或者两个人所能改变。

除非或者人为,或者偶然爆发出一次次周期性的大事情,将朝堂重新清洗一次,才能重新焕发出活力。

不然的话,只能是在王朝日渐腐朽的身体上挣扎着缝缝补补罢了。

昭阳坐在冰冷的龙椅上,感到了一丝孤独和不适。

空荡荡的大殿里,血腥味好像还没有散去,昭阳鼻子有些不适,听着群臣在朝堂上辩论不休,她微感烦躁,看向后边。

龙椅后面一侧,秦可卿静静坐着,见昭阳回头,对她微微一笑,昭阳这才心下稍安。

这是她在这世上唯一的亲人了。

而且秦可卿自小学过帝王之术,又上过战场,对于国事是昭阳极为得力的臂助,昭阳这才能勉强撑过这些日子。

昭阳扭过头,群臣还在争吵,她只能仔细听着,因为这次讨论的事情并不是在扯皮,而是极为重大的事情。

北伐!

谁也没想到,大离会在刚刚新皇登基,朝野未稳的时候,做这种事情。

这几乎完全不符合历朝历代新皇登基后,休养生息的策略,将能犯的错误都犯了一个遍。

然而不知为什么,现在朝堂的绝大部分人,却一致认为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因为大离几乎所有的精锐兵员,都调动到位了!

戚继光所率戚家军,因为要剿灭梁山,全军出动,驻扎在山东道边防。

俞大猷所率东南水师,因为北静王接着回京,无人掣肘,已经全部调动到了东南防线最北面的码头。

大同的李如松等人,刚刚击退北莽进攻,冯唐从洛阳运送粮草支援,现在是有兵有粮。

北莽京城的三面,全都驻防着大离最为精锐的部队!

而且相对的,此时北莽被打退,从士气到粮草,都处于一个极低的状态。

粮草,辎重,水陆,都是大离占优!

这神奇的局面,却是由李闻成和义忠亲王一起,阴差阳错造成的。

李闻成当初的用意,谁也不知道了,义忠亲王的想法,却是很简单。

他想安稳登基,就要把这些不是他嫡系的部队,远远调离京畿,越远越好,免得他们造反。

所以义忠亲王让戚继光去山东道,李如松守大同,未必不是存着让他们被北莽绊住的心思。

然而这些武将倒没出问题,反而是忠亲亲王在京城的势力被一锅端,就此身死。

昭阳有时在想,李闻成是不是早就想到了这一点?

他难道其实对鲁侯很有信心?

因为如果没有鲁智深将义忠亲王一系杀得如此干净,根本不会出现如今的局面!

但这种大好机会,一旦错过,可能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都不会再有。

昭阳又把目光投向了百官中的一人。

兵部大司马贾雨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