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六章、灵潭(1 / 2)身边那些不为人知的仙侠们首页

第二天一早,嘎子还在一旁的空床上呼呼大睡,保洁员已经在病房走廊里开始打扫起卫生。

陈一鸣夜里只合了一会儿眼,想了些事,李如岳那厮如何了?他赢了?那真是要天下大乱了!是不是及早联系下老王他们,老王是什么情况了?但想到自己的身体还没搞明白,还是先搞清楚这件事儿吧!越想越乱,索性用呼吸之法练了会儿气,没想到,浅显的功法还很有用,几个周天下来,立刻精神百倍。只是此处为熙攘的城市,没有可供修炼之人吐故纳新的仙灵之气,自己这种练法,估计得练上几年,才能在身体里炼化出几缕真气来!

想要炼神,先要炼气,气乃人之精神,这精气神,三者其实说得是一回事。

炼精化气,为修炼第一个层次,首先人要从大自然中摄取含精气的东西,如五谷杂粮,鱼肉蛋奶,乃至各种补药灵丹。一般日常所食的各种食物,精气所含极少,如果只靠这些普通食物中的营养,即便天资再如何卓越,也罕有成就。那些名贵食材,和珍贵补药,相对精气含量就多一些,所以自古,很多修炼之士就会遍寻山川湖泽,寻找各种珍稀灵药,如果再经秘方秘法炼成丹药服用,便可功效百倍。而那些所谓的珍馐之物,如鱼翅、豹胎、猩唇、熊掌等物,本身烹饪,在口味上并不会比日常的鸡鸭鱼肉更美味,但因这些动物不是生活在老山密林,就是生活在深海大洋之中,肉质里面所含精气为其他食材的数倍或数十倍之上,所以在修炼之人眼中,这些东西比之寻常俗物要好的多。可无论珍稀灵药还是稀有珍馐,如果食用之后,没有相应的功法对其进行转化,也就是所谓炼精化气这个过程,这些东西中的精气也只是增加点食用者的营养罢了,其中它们本应发挥的效力,恐怕连百分之一也发挥不出来。以至于从古至今,以讹传讹,王侯将相、达官显贵将这些东西列为珍稀奇异的食材。

除了从口中摄取精气,最便捷的方法便是在灵气充盈之地,就地用呼吸吐纳之法,将山野灵气经人体气息、经脉,直接炼化为己所用。而现在末法时代,别说人口聚集之地,就是名山大川,灵气早已稀薄殆尽。

陈一鸣从小便跟着师父走南闯北,名山大川,历代道修古迹,他们不知访了多少,这些当年灵气充盈之所,早已变为寻常景色,徒有其表罢了。

当然,常年在山野之间行走,有时也有偶然际遇。一次陈一鸣和师父褚城梁行到陕西蓝田访友,见终南山近在咫尺,便索性去游上一游。二人在终南山东麓,一荒山野岭,见一狭小道观建于山谷之中,说其是道观,其实建筑早已破败,成一堆瓦砾,周围古树参天,杂草掩映,想是多年已经没有人足留迹。

但褚城梁观山川气象,觉得此地不凡,便喝陈一鸣向前踏足探访。道观主殿依后山石壁而建,殿后与石壁上的一洞相连,洞口内壁有字刻在上面,字迹挺拔灵秀,上刻:

“重阳吾师,仙去经年,吾在师前许下三愿,现三愿具以成全,此非钰之能也,上有先师护佑,下有一众弟子宣教得法,众志勤勉,上下一心协力,将全真教法广布四方。然弟子耽于教务,多年进境止步不前,遂将全教上下交于处端之手。处端自幼便生仙骨,聪敏慧捷,众人莫能及也,从吾师习法后,进境速达,经史百家,更无不涉猎,现创南无心法,传于全教,为众弟子所敬。钰自离祖庭,四处云游,于这山野之下顿有所悟,此山无甚奇险,却自有一种自在之感,山内有一洞,洞内有一小潭,水质清澈无垢,深及二尺,此潭水不知从何处来,亦不知往何处去,然潭水自带仙灵之气,饮之如甘饴。在此数日,不想心中多年阻碍,竟顺达通畅。遂在此建一茅舍,修炼反复,数旬之进境如同往昔一二十载之功用,不胜感慨。数月后,潭水仙灵之气耗尽,吾亦不舍,灵潭之气应为千百年来累积而成,如有机缘,百年后若有人至此,当会再有灵气升腾,当自知其妙用。丹阳子漫笔于甲辰中秋。”

褚城梁一看便知,此是全真教第二任掌教丹阳子马钰偶遇的一处修炼之所。马钰为重阳真人的首徒,声名虽盛,但在俗间远没有师弟丘处机有名。

陈一鸣道:“师父,史籍所载,那马钰仙逝飞升之后,掌教之位才传于谭处端。看着字迹,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