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明智长秀之后,来挑战封言的人明显少了。
但是前来挑战的人的质量却反而高,甚至有不少高年级在外实习的学生慕名而来,不过结果却是都一样,只有极少数能和封言过上两招。
两个星期后,封言已经达成了百人斩,把‘S’级之名彻底烙印在了所有人的心里。
诺顿馆中,封言闭眼静静立于中间,左手则自然下垂,右手握拳抬起略低于肩膀,手肘微微弯曲,仿佛在与谁对峙,又仿佛在冥思。
静谧的大厅中能听到烛火燃烧的声音,细微的风流从窗外拂过悬挂的风铃。
下一刻,他骤然睁眼,原本弯曲放松的右手瞬间拧成一条绳,手臂如闪电般伸直挥出,击向空气,在挥出的瞬间伸直产生了音爆声,极速的震荡更是令衣袖飒飒作响。
他长呼了一口气,缓缓收回手。
没人挑战的时候他就会独自在诺顿馆练习,这让他不由回想起了以前周末在弓道馆偷偷训练的日子。
他刚刚练习的正是中国古代武术课程上所学的“寸劲”。
古代武术课的老师是一位沉默寡言的中年人,穿着一身黑色得体的中山装,留着干练的板寸,肃穆如僧侣一般。
他的来历也相当神秘,没人知道他的名字和背景,只有授课时才能在学院中看到他。只是听说学院为了挖他来卡塞尔学院花费了不小精力。
选这节课的人不多,因为前几届上过这门课的学长们大吐苦水,说这门课的老师简直就是施耐德与曼斯教授的结合,要求严苛,训练强度大不说,最关键是上手很难。
虽然这门课本身已经是简化版的,是从博大精深的传统武术中经过精心挑选,取精去糟后,保留下来的最基础也最有效的实战武术。
其中囊括了拳法、腿法、身法等等,以及打击发力的技巧,不贵多但贵在精简。
可纵使如此,武术本身的门槛与难度摆在这里。
一方面武术需要对于东方文化有一定理解,不然可能听都听不懂。比如一上来老师说让你摆个站桩,要百会对会阴,肩井对涌泉,要开天门闭地户,孩子一下就傻眼了。
更别说什么任督二脉,气沉丹田了,这一点就足以劝退绝大多数学生。
而另一方面,就是难以速成。武术不仅练着痛苦,更是难熬,练起来都是以年为单位的。
近代形意拳的祖师李洛能从小学武,作为一个有功夫在身的知名武师,在38岁时候还跑去山西戴家学艺,到48岁才功夫大成被誉为神拳李。
而与李洛能齐名威震当时武林的太极宗师杨露禅也是家道殷实,自幼好武。长大后三下陈家沟,往返十八年,才最终出师成名,将陈家拳法发扬光大,打遍京城无敌手,拳挑四海武术大家,得了“杨无敌”的美誉
而他也与形意拳李洛能、八卦掌董海川,在咸丰、同治年间鼎足而立,威震武林。
纵使这样的两位宗师,他们的晚年也都将毕生精力花在了钻研武学上,成就威名后仍淡泊依旧,不为浮华虚荣所累,足以见证武道之长远。
毕竟那是整个中华武术历史几千年无数大师的心血感悟沉淀下来的武学体系,在技巧之外,更重理念与“道”。
因此想用每个人几十年有限的生命去完成千百年发展的武术发展历史进程,无异于痴人说梦,更不用说想在短短一个学期内有所成就了。
无数的武术大师都终身难以一窥其中奥秘,但一旦抓住其中一点点端晲,就像杨露禅一样,就具有极大的诱惑力,让人沉浸其中不能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