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三十六章 古早生物(1 / 2)自然纪录片:从发现野生豹女开始首页

要知道滇金丝猴分布的海拔非常高,在2500-5000米之间,其特殊的仰鼻造型和香肠一样的红唇令人印象深刻。

人类活动的加剧使得滇金丝猴的栖息地遭遇了巨大破坏,种群数量也在下降。

然而滇金丝猴至少能够给出一个问题的答案。

那就是长类哺乳动物依靠什么能力可以在高海拔地区悠然生存。

目前并不知道这个答案,但是相信未来一定能够了解,谜底终会有揭开的时刻。

或许关于这些很多息息相关的地方陈渊并不清楚,但是有一点他非常清楚不过,

就好比一旦滇金丝猴彻底消失,其生态位的空置将会发生不可预知的变化,植物的生长可能会失序,滇金丝猴的主要食物松萝可能会更普遍地分布,这种树挂地衣可能会对植被产生危害,而既有植被在没有捕食者的压力下也可能会无序竞争。

目前对各种动物的了解依然非常少,依靠对飞行生物的观察,人类制造出飞机这种高效的通航工具,依靠对蝙蝠的了解我们设计出雷达并以此来确定飞机的位置。

那么鸭嘴兽、鲨鱼、电鳐和电鳗等生物对电场的利用能力会不会启发我们对电场加以利用呢?

每一个物种都是一个活着的基因库,保存了巨量的遗传数据。

例如格陵兰鲨是最长寿的脊椎动物,平均年龄高达272岁,我们不清楚原因。

鲸鱼和海豚可以依靠声波沟通并且鲸豚的脑部沟回比人类更加丰富,我们也不知道原因。但是杂交水稻的成功部分归功于野生种质资源是无可辩驳的事实。

我们应当好好保护这些物种。它们代表了未来的可能,可能用于药物,有可能用于食物,也许还会用于基因治疗。不仅如此,它们也可以让我们回看到历史。

毕竟生命的诞生,并没有想象中那般容易,就好像生命演化中的需要一步更是这些生物的演化它们不仅具有细胞,也起支配特化作用的细胞。

前寒武纪的这些海洋生物化石被埋在早期海洋的岩石层里,在澳大利亚的埃迪阿卡拉海边被发现。

而最早出现的生物,最古老的动物生命痕迹可追溯到距今10亿年前,而最早的动物化石出现在6亿年前,也就是震旦纪。

最原始的低等动物生活在海底及附近区域,身体柔软,只有在显微境下才能看见。这些动物几乎均未形成化石,只留下了一些痕迹,如洞穴、踪迹等。

比如漂浮的生命。

志留纪海洋中大量繁育着另一种极小的浮游动物,它们分量很轻,漂浮在水中,笔石在寒武纪出现,繁盛了两亿年,然后整个族群灭绝。单个笔石一般不超过几毫米,但群居的笔石可长达20厘米,甚至更长。它们有各种形状的;有的像叶子或树枝,有的像音叉、轮子,有的甚至像蜘蛛网。

还有一些腕足动物,腕足动物是处于“原口”“后口”中间的又一类动物。

它们的身体不分节而有体腔,以肉质的足固定在泥沙或其他物体上,腕足动物具有两片开头不同的贝壳,以此与瓣鳃动物区别开来;口两旁有两条螺旋形的口腕,口腕上有纤毛沟和生有纤毛的触手。口腕最早被误认为是类似河蚌的斧足,所以得到“腕足”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