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章 好大的架子(2 / 2)再兴大明朝首页

不想他才刚要转身,却被身旁的陈启轻轻一把拉住。

李楫有些不解看向了他,却见他的脸上有些许尴尬。

再看向其他人时,也如陈启一般,李楫顿时就明白了。

他想起了刚才在茶楼时,听到茶楼伙计说的汪家,应该是在等这个汪家的人了,刚才介绍时,没有听到汪家的名字。

陈启轻咳了一下道:“大人,还有一家不曾到来,大人还是再等等为好。”

李楫心中有些恼怒,是你们置办下了酒席给自己接风,却让自己这个宾客等这个什么汪家,这是什么道理?

真特么好大的架子,老子一会倒要看看,这个汪家,是个什么玩意。

虽然心中恼怒,李楫却也知道自己不能轻易动怒,叫人小看了,当下不动声色地说道:“既然如此,那本官就再等等。”

说完也不再理他们,站在楼上向远处看去,还真是一副好景色!

这东来顺酒楼之所以建得如此之高,为的就是可以在此远眺这里的景致。

从窗下望去,正好看到延绵的山势,数里之内的景色尽收眼底。

如此美景,李楫心中的怒气不自觉地平息了不少,看来自己的养气功夫还算不错。

李楫又在楼上其他地方溜达了起来,浏览起挂于墙上的诗句来。

墙上挂着两幅诗句,前一首写的是“隐居三十载,筑室南山颠。静夜玩明月,闲朝饮碧泉。樵夫歌垄上,谷鸟戏岩前。乐矣不知老,都忘甲子年。”

这首诗,李楫孤陋寡闻,不知道是谁写的,转头去看第二首。

而后一首李楫马上就认出来了,是李白的诗,写的是“天台国清寺,天下称四绝。我来兴唐游,与中更无别。枿木划断云,高峰顶参雪。槛外一条溪,几回流碎月。”

李楫对身边的陈启说道:“陈大人,这是诗仙所作的兴唐寺啊。”

“县尊果然博学。”陈启连连点头道,“此诗确是诗仙李太白所作,也是因为此诗的缘故,这东来顺酒楼也有太白酒楼的雅称。相传在前唐之时,此处不过一座小小的酒肆,诗仙来此访隐士许宣平不遇,便在这里饮酒,见了此诗,”说着他指着李楫所看的第一首诗道,“便大呼‘此仙人诗也’,于是便也在此留下了自己的诗句。而后人为了纪念太白,便将这酒肆建成了如今的酒楼了。”

李楫听得连连点头,李白喜欢饮酒,这个都知道,想不到这里还有这么个典故,而且,他对李白也是极为推崇的。

李楫看着眼前的美景,也不由得有几分醉了。

恰在此时,楼下却传来了一声不合时宜的声音打扰了他的雅兴:“汪家小少爷来了!”

李楫皱起了眉头,转头发现楼上的人都自发地来到了楼梯口迎接这个汪家小少爷。

看着这些人迎上去的模样,李楫的眉头就皱得更紧了,心中实在对此大不以为然。

陈启在他身边低声说道:“大人,我们也去迎一下这汪家的小少爷吧。”

“好大的排场,居然让我这个县令,还是客人也去迎他,看来这汪家,在这里不是一般的有势力啊。”李楫心下恼怒自不必再说,脚下却还是很诚实地随着陈启向楼梯而去。

他想看看,这个牛气冲天的汪家小少爷,长的是什么三头六臂。

随着一阵参差不齐的脚步声,一人走在前头,又有四人在后走上了楼来。

李楫一眼就可以猜出,当先的那人就是那汪家的小少爷汪德道了。

只见他身材修长,长相也算英俊,看上去倒有那么点玉树临风的感觉,只是他的那双眼睛,带着几分轻佻,让李楫感觉非常不舒服,这家伙看人时,总给他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意思。

李楫观察着这个汪德道的时候,他也在打量着李楫,其他的人连忙向两人介绍起双方的身份。

李楫就这么站着,压根没有先向他行礼的意思,汪德道皱了下眉,神色又迅速变幻,皮笑肉不笑地向李楫拱了拱手:“县尊,汪某来迟了,还请恕罪!”

李楫这才敷衍地向李楫一拱手,淡淡地说道:“久仰久仰,汪公子倒是叫本官好等啊!”

汪德道也不生气,无视了李楫,径直就朝圆桌的上位走去,一边走一边还招呼道:“大家愣着干嘛,快快入座开席。”

众人这时才拥簇着李楫,坐到了座位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