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三章 出书(1 / 2)大明:我真的不想做首富首页

直接进攻日本国本土?这真是一个大胆的想法!

但石星转念一想,又发现许多实际问题,首先,大明禁海多年,无论是海船建设能力还是建设规模都远逊于太祖成祖时期。

其次,大明根本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海军,曾经的俞大猷俞大帅提过建立庞大海军的构想,但这个想法刚提出就被朝廷给否决了。

“这个办法虽是治本之效,可是我大明没有海军护航,军队根本无法登陆日本国”

方华点了点头,老朱建国之初,就默认了自己是一个内陆国家,出于对海洋莫名的恐惧,甚至发布了对于日本琉球等海外诸国永不征讨的诏书。

不能克服这种官方对于海洋的恐惧,就无从提起建立海军,也就不用说保护本国在海外的合法甚至不合法的权益了。

方华顿了顿,他本来也没想过石星会认同这个主意,接着说道:

“那小子的中策就是,在战争爆发之前,大明立刻挑选精锐将领和部队进驻朝鲜国,朝鲜小朝廷,党同伐异,国政糜烂,军队战斗力极其底下,

以大明的这些精锐将领和部队为核心,重新训练李朝的军队,巩固沿海防卫,在日寇进攻之时,就给予其迎头痛击。”

这样的主意其实也不是方华独创,后世的辫子朝实际运作过这个方案。

可惜晚晴军队腐坏严重,空有人数和武器优势的淮军,在日军小股部队的袭扰下,竟全线崩溃,一夜就逃过了鸭绿江。

但大明不是大清,现在的日军也不是四百年后的日军。

石星思考着方华的方案,觉得这个计划是更符合实际,也更为经济,大明只需要动用少量的精锐军队就可以完成目标,御敌于国门之外。

但是这是一个纯军事计划,没有考虑到现实政治。

李氏王朝虽被称为小朝廷,但这个朝廷跟他的国民性一样,虽不堪一击,但自尊心极强。

别看他现在发国书向大明求援,但那要的只是物质上面的支持,不到最后一刻,这个小朝廷是不会允许大明的一兵一卒踏入他的国土。

石星叹了一口气说道:“石博士此计虽好,却不知那李氏朝廷虽是大明藩属,却自尊心极强,不会同意大明派兵入驻的。”

好吧,宇宙国的尿性方华还是知道,开始提出自己的下策,说道:

“那小子就只剩下策了,从现在开始,大明要开始动员军队物质,驻扎在东北边境,一旦朝鲜国有崩溃的趋势,便立刻挥军踏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在日寇站稳脚跟之前,给予他们迎头痛击,把他们都赶下海里喂鱼。”

“只是此方案,对国力耗损巨大,一旦国内出现其他动乱,朝廷可能应接不暇。”

方华想提醒石星万历三大征,抗日援朝只是其中的一场。

但石星显然更中意方华这最后一条方案,迫不及待鼓掌说道:

“博士此计虽称为下策,但供辰看来是却是最符合实际,也是内阁中枢们最能认同的方案,我这就把这几条方案写成条陈,一并带到北京,供陛下御览。”

这样又说了几句题外话,石星便要回去准备条陈,正要走时,忽的想起了什么,从腰上摘下一块金色镶边的腰牌,递给了方华,

“为感谢方博士救下小儿性命,供辰的这块腰牌就送给你了。”

“这是?”方华接过那块巴掌大的腰牌,放在手心里一片温润。

“这是供辰的一块私人腰牌,南京的大小将官都识得此牌。如果方博士以后遇见什么麻烦,只要差人拿着这块腰牌去兵部,兵部的人自会帮你。”

什么麻烦都行?方华感觉手里的这块不是腰牌,而是石部长给他颁的免死金牌,顿时感觉重若千斤。

“石枢院,小子只是个小小的国子监博士,这不合适吧,”

“博士不必见外,”石星又把腰牌推了回去,说道:

“供辰不日就要进京了,这是我能为博士做的最后一件事。再说博士的老师是内阁大学士,想必也没人敢说什么。”

原来还有这么个关节,照顾弟子,也就等同于拍老师的马屁,方华暗叹石星功力深厚,也就不再推辞,收下了腰牌。

“那就先预祝石枢院,上京一路顺风。”

“山水有相逢,博士有卧龙凤雏之才,来日上京,必将大显光彩,供辰随时相候。”

卧龙凤雏....这应该不是贬义词吧。

......

辞别了石星,方华又回到了惠民药堂,林允儿和利玛窦还留在那里等他,只是不见了李时珍和孟氏父子。

林允儿看见方华回来了,立刻喜上眉梢的迎了上来,雀跃道:

“师父,刚才张大使说了,这次医士大会的魁首,太医院将颁给咱们庆余堂。”

张大使陪着笑脸在旁边说道:“这是都是贵堂应得的,应得的。”

然后他抹过脸,面脸堆笑的看着方华,低声问道:

“院判大人让我来问公子,公子跟那石枢院是什么关系呀?呵呵。”

方华没去管一脸殷勤的张大使,向林允儿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