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自己能够尽快在大同站稳脚跟,杨鸿章也落入了俗套,在出发之前给朝廷写了一份奏章,除了表示会遵命调兵遣将立即驰援大同之外,也希望朝廷能够尽可能武装天津新兵,如今的天津新军队伍将近一万三千人,但是只有三千杨鸿章从京城带出来的人有武器装备,所以希望大军在途径京城的时候朝廷能够给与补给。
当然目前的天津并不富裕,而大同已经被蒙古骑兵洗劫一空,所以接下来的一万多人的粮草和军饷朝廷也必须尽快解决,最好再大军途径京城的时候一并带上。
杨鸿章也知道自己如此一来朝中壁咚会有人在皇上面前给自己上眼药说什么拥兵自重、趁火打劫之类的,但是杨鸿章不是圣人更不是神仙,没有粮草和军饷怎么打仗,更不说将来还要重建大同府的各个县城和堡寨。
在奏章里昂鸿章还详细描叙了天津城的修建和开发情况,并且隆重推荐了宋应星,希望朝廷从稳定和延续开发计划的家度出发让宋应星接任知府,至于总兵人选,杨鸿章自问是没有资格过问了。
在离开之前杨鸿章也和宋应星好好的交代了一番,将自己对于天津城的长远规划再次当面说了一次,尽管他知道接下来可能宋应星也做不了主,就算做了知府,该如何做大部分还是要听朝廷的,毕竟他只是一个刚从正八品的文官蹿升到同知位置上的,杨鸿章信任他才有他发挥的空间,换做一般的知府,他就是个应声虫甚至设摆。不过好在孙承宗已经回到京城并且已经成为了首辅,自己只要如京城跟他说一说,或许宋应星接班的可能性会比较大,就算不能接班,至少天津城的开发不会就此中断。
杨鸿章即将离开天津,最担心的自然是田宏遇,还有江南贸易公司那些股东,他们担心朝廷派来的总兵和知府和他们不是一路,会修改甚至终端天津城的开发。田宏遇甚至缠着杨鸿章问大同府是否值得投资,对此杨鸿章也是两手一摊,作为朋友他不能坑田宏遇,只是笑嘻嘻的说道,如果真的觉得诶京城不安全就去江南,江南的富庶远超他田宏遇的想象。
田宏遇也吃不准山西的情况,尤其是听杨鸿章说山西有大量的商人其实就是汉奸,他会趁着这个机会大力整治,或许这也是个机会,于是田宏遇坚持到大同投资,投资额的多少等他到了大同看了情况再说。对此田宏遇也只能表示欢迎。毕竟大同府那么大,而且靠近蒙古,每年的山西商人穿越边墙获取的利益也是一个天文数字。
另外一个比较尴尬的人就是施琅,他带领的是水师,但是并没有进入大明朝廷的编制,也不可能跟着杨鸿章去大同,如果新来的总兵和杨鸿章不对路,或者思路不一样施琅面临的就是解散。好在如今成立了贸易公司他们石油股份,的不至于将来去做海盗,对此杨鸿章也是有过交代,无论如何施琅等人必须坚持在环渤海一带活动,护卫江南贸易公司的同时了解周围的海盗情况和水文地理条件。在杨鸿章的计划里施琅无疑是水师提督的培养对象,而大明水师的第一步是限制日本、朝鲜,牵制大清,环渤海是很重要的一个区域提前熟悉这一代的环境也是为水师纵横大海打下基础。
杨鸿章也担心日子就了施琅尤其是他的手下人心里会有变化,于是交代施琅,不管新来的天津总兵如何对待这支规模不大的水师,三年之内就算他杨鸿章本人不能提督长江水时也一定说服朝廷重建长江水师,并且一定会如当初推荐宋应星一样推荐施琅。
考虑到大同正在大战,所以杨鸿章要求所有的将士的家眷暂时留在天津。对此张林峰等辅兵营的任务最繁琐,不过尽管如此,在装运物资的时候,除了大量的粮食和铁矿之外,张林峰还是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中将一筐又一筐的玉麦和番薯装上车。有人笑话他,这不是转移阵地,这是要将天津府搬走的架势,还有人捧一大捧的土问他要不要带上一些,对此张林峰毫不在乎,他可是知道在去年秋天这些玉麦和番薯是多么受到大帅和宋先生的关注。山西那地方,尤其是大同,根本就没有多少开阔的平底,水源也少得可怜,到时候就算大帅组织人制造提水机器怕时也养不活太多的麦田。
关键这些东西是大帅亲自交代下来的,告诉他杨鸿章可以丢了粮食和生铁,但是有几样不能丢,一是那些西洋和尚和工匠,二就是这些玉麦和番薯。西洋和尚的作用,以前张林峰是毫不在乎的,但是经历过提水机的事情后,他也曾经用心观察过这些西洋和尚和大帅的交流,而且那些所谓燧发枪几乎全部来自这些和尚的手笔,大明的工匠要么就是给他们做学徒,要么就是负责长枪和大刀的制作。大帅能够将玉麦、番薯和这些西洋和尚相提并论,张林峰自然不敢怠慢。
大军经过两日的准备就离开天津朝着大同金发,不过在此之前杨鸿章亲自训练的景瑞英已经提前行动,他们是分散前往大同的。任务除了尽快了解前线的战况,还有一个重要人物就是了解山西商人边境贸易的情况。杨鸿章可没有忘记过当初自己在大牢跟皇上朱由检吹牛的时候说过的五路制服建奴的经略,限制山西商人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这也是朱由检为什么这个时候就要用杨鸿章镇守大同的原因,这可是有机会让杨鸿章发挥了,包括亲善民古以脱离满清,见解削弱满清。
一路上天津新军斗志昂扬,尤其是先锋营的骑兵更是精神抖擞,他们终于再次有机会上战场了。不过和他们比起来杨鸿章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在牵挂什么,有什么放不下的。
一直到离北京城不到三十里的时候,一个人的出现让杨鸿章终于明白自己牵挂的到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