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够够的了,就一个冰箱的安装采买,吵了半个小时了。”
米阳笑了下。
两个便利店已经进入了装修阶段,准备的是在元旦前开业。
现在外部装修基本结束,里面的设施安装到成了难题。
薛芳的意思,怎么省钱怎么来,只要把店里货摆满,自然不愁卖。
想的是货卖堆山的道理。
杨俊却是坚持动静结合,要少摆货,勤补货,给顾客留出来足够的空间。
“这有啥好争的?东镇又不是沿海,再说两个店也只是初步试验性质,用得着纠结?”
“两个店各用一套方案,到时候综合分析哪个更好不就可以了?”
说话的是推门进来的老白。
刚才会议结束,他走的快没等米阳,去其他地方溜了一圈才刚回来。
“陈小兰说服了县里,要把东镇社会面的资金集中起来,比如咱们协会的公积金等,要全部集中起来,加上县里的一部分资金,成立一个投资公司。”
白二孩没有白去溜这一圈,这不很快带回来了消息?
“投资公司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完全盘活东镇酒厂。
陈小兰还说了,如果不愿意的,可以直接退股,这并不是强制的。”
又是东镇酒厂,可米阳记忆里,根本没有这么个东西啊,而且东镇也不以酒出名啊!
整个吕山,出酒的地方就一个,汾市杏花村,其他地方的酒他知道的真不多。
“先说说这个东镇酒厂,咱县里还有这么个玩意儿?”
“你不知道?”白二孩诧异。
他认知里面,米阳即便不是全知全能,对这些行业里的东西也应该门清吧?
“看你说的,我应该知道?”翻了个白眼,米阳转身去沏了几杯茶,放到桌子上,然后就和吴磊,一起听白二孩摆起了龙门阵。
怎么说呢,东镇酒厂,也算是一家老字号了。
五十年代,大批国际友人援华,晋省这种重工业基地,也是这些人的援助重点之一。
当时位于东镇北边的某科研基地,驻扎了不少的老毛子。
这些人嗜酒如命,上级为了保密,就在东镇建了一个酒厂,专门给这些人做特供酒,就连酒厂的老师傅,都是从汾酒调过来的。
老毛子走后,专门酿制的高度酒没了用处,酒厂就开始根据供销社的意见,酿造本地的一种特色酒,那就是黍米黄酒。
因为技艺传承优势,一时之间东镇酒厂酿造的黍米黄酒,几乎成了整个东镇红白喜事的必备饮品,风头一时无两。
但等到九十年代初,市场放开,先是各种饮料开始迈步进入婚宴市场,再之后就是私人酿造的更便宜的黄酒直接开始竞争,把一个好好的国营企业给直接整的倒闭了。
米阳有点想起来了,“应该是小时候最喜欢喝的东西之一了吧?感觉酸酸甜甜的,还有点上头,经常一不小心就喝多了,被我爸因为这抽了不少次!”
“哈哈”其他两人就笑。
“可黄酒现在也没市场啊,难道陈小兰还要扭着上马?”
黍米黄酒毕竟是酒,只是酒精度低了很多。
随着现代家长的认知,这种产品已经失去了儿童市场,加上成年人市场也有各种啤酒冲击,黄酒还真不容易打开市场。
“不是,陈小兰还是准备搞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