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一十四章 董越身死汜水关 董卓报复袁世家(2 / 2)朱棣穿越汉少帝首页

“刘辩真是个败类。”

此话一出,镇抚司衙门当中飞身而出几个锦衣卫,将那官员围住。

领头的正是史阿,只听史阿满脸怒气的说道:“竟敢辱骂骂王室,也是辱骂天子。”

话音刚落,一剑挥出。

官员立刻身首异处,随着时间都长了。老师的官员大多数都是孱弱的文臣。不久后也散去了。

就在满朝文武将痛骂的对象。从董卓换到了刘辩身上的时候。人家所有被抓捕的男丁女眷,也在一对兵马的押解下。前往合肥运城。

开始他们发配的生活。

而在关东诸侯那里。袁绍在得知自己叔父袁隗一家的遭遇之后。袁绍袁术兄弟痛心疾首。

大骂董卓不是人,发誓要抱着血海深仇。

当即以盟主的身份命名为联盟全军。火速攻取虎牢关,报仇雪恨。

在处理世家这一方面,董卓是狠辣的。

作为后来者的朱棣,自然有不同的见解。

与其说董卓最后之所以失败,是因为王允的连环计利用吕布和貂蝉杀了董卓。

可回头细细一想。这件事早在袁隗一家被杀的时候就已经显露了。

袁氏一族四世三公。

可以说是整个汉室明面最大的世家力量之一。

董卓杀了人,还发配。

袁男女老幼的结果无疑是向世家说明了一件事情。董贼恶毒。不能效忠。

没人会扶持一个杀人如麻,暴虐成性的主公。

世家之所以为世家。

他们选择追随的人自然是要有志向有格局,能给他们施加带来延续,带来强盛的存在。

还有董卓。手不打心里瞧不起世家。并且处处拿世家开刀。这种人设形象已经在世家心中根深蒂固了。时间久了必然遭到世家的反噬。而在这样一个被世家操控的时代。没了世家的支持。也就很难再有继续运营下去的资本。董卓显然没有意识到这些。一味沉浸于权力当中。飘忽所以。忘却了这个世界最基本的运营守则。以为凭借着自己的武力手段便能解决一切问题。这种想法是非常危险的。也注定了失败。必定会失去世家的支持。同时也必然会走向失败的结局。

同样不喜欢世家的还有朱棣。

而朱棣更是彻底讨厌被世家操控的感觉。

董家身后与豪强免不了有关系的董家一族。

而朱棣是彻彻底底的,对世家没有任何的好感。

他的做法却与董卓截然相反,就拿锦衣卫的创意来说,锦衣卫的成立是建立在半朝文武贪官污吏的血泊之上。这一点自然也得罪了不少的世家。

然而对于那些没有贪赃枉法的世家。锦衣卫从来都是十分尊敬。不仅如此。锦衣卫的文职当中,还有不少世家子弟在任职。

这里为何有世家子弟来任职呢?

理由很简单。这便是察举制的一个弊端。

察举制当中能当上官的世家子弟人员十分稀少,也就造成了。狼多肉少,生多粥少,人多汤少的局面。

为了解决这个局面的,与前世锦衣卫的不同。朱迪这一次创业的机会,大大加强了文职的功能。其文职的职责除了整理日常的情报和文案之外。其中便有一条文员能力。相较于武人的出路。这些接受过正统文化教育的世家子弟。在思维方面显然是要灵便一些。锦衣卫成立之后也逐渐取缔了,洛阳成了很多衙门,尤其是在案件方面。而朱棣也相信一个官员能把案子查好。其思维必然。所以。以后再转成别的什么官员也很容易。这也就给了世家子弟之所以愿来锦衣卫做官的一个理由。在这里他们不用去上前线。只需要在必要的时候。去处理一下那些执行部门因为无法调查清楚的逻辑问题。也能享受和当朝官员一样的品质待遇。也正是这些世家子弟的诉求。在这里他们自然也找到做官的感觉,因为锦衣卫出门可没人敢招人,虽然不做朝服穿的是粗劣版本的飞鱼服。这粗陋不堪的黑衣服,比朝文武的朝服要管用多了。人人心中都有一些小九九。所以在自身不轨的世家心中的自然是。内心忐忑,惶恐不安。

但是却也有身正不怕影子斜的人。才敢于锦衣卫之士。但随着与锦衣卫的接触我。不少世家也逐渐发现了,锦衣卫针对的无非就是。一些贪赃枉法之辈,要是没有这些贪赃枉法的罪行。因为向来都是以礼相待的。

就比如一个江湖客出身的锦衣卫因为歹念调戏了世家的小姐。

毕竟是江湖人不懂礼节,可以理解。

朱棣却亲自面临将此人斩首。

并立下规矩。锦衣卫虽然先斩后奏的特权。

但这并不是锦衣卫嚣张跋扈的理由。

朱棣在此地为立示,是要敲打一些。品行不端的锦衣卫。要严正自己的作风。他很清楚自己大范围的招纳人才。免不了里面浑水摸鱼之辈。与其等到日后给自己造成麻烦,不如先行敲打。绝对不能因为锦衣卫。落了别人的话。几乎所有情况朱棣都已经考虑过了。所以同样是跟世家对着干的朱棣。只是得到了一些心思不轨的世家的怨恨,却并未得到大部分世家的反对。

而且绝大多数的世家。都是非常赞同朱棣的做法的。

重振朝纲自然是需要朱棣这样的严厉手段。

而朱棣所带来的影响,可不仅仅局限在洛阳城。

就连现在河北的清河崔氏一族。

面对朱棣的做法,大为赞赏。

清河崔氏,魏晋至隋唐时期的著名大族,源自姜姓,因以封地崔邑而受姓崔氏,西汉时崔业定居于清河郡东武城县,后世遂称“清河东武城人”,即清河崔氏由来。

汉末时崛起为关东望族,魏晋时期冠冕相袭,南北朝时进入鼎盛时期,并在北朝初年达到极盛,北魏孝文帝时入“卢崔郑王”四姓高门;唐代时位列“七姓十家”,出宰相十二人,与博陵崔氏、范阳卢氏并称为“崔卢”,在社会上享有极高的声望。

清河崔氏。家风轻重。可以说是世家当中的一股清流。这也是极少数能得到朱棣认可。并将之称之世家典范的家族。有清河崔氏崔琰对其行为赞赏不已。

言之。汉室朝堂已病入膏肓。需要重药才能根治。

还有朱棣就是弘农王刘辩的这种行为。

崔颖这样的一个去评价,所以也间接影响了世家对朱棣,也就是弘农王的看法。

久而久之。也有了这样的一句传言。跟弘农王刘辩,做对的事假都是心怀不正。贪赃枉法之辈。有无清河崔氏。洛阳的蔡家。

尤其是蔡邕这个当时大儒。对弘农王刘辩的喜爱,那几乎是赞不绝口。

采用蔡大儒评价:“其文采之卓绝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若按比例来算。天下文人墨客的文采。只占据了3二10。就占据了。十之二斗。而弘农王刘辩独占八斗。

如此高的评价,在世家民间自然广为流传。

大多数的世家也并非贪赃枉法之辈。毕竟百余年的传承,让他们也知道礼仪廉耻。虽然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生存。才明白其行为不端正,必然遭到世俗的反噬。所以对弘农王里面这种文采卓绝,有深得蔡大儒极高评价的存在而言他们自然不会像对待董卓那样。董卓眼里就是在他们眼里就是一个毫无人性的暴虐之徒,野蛮人。

弘农王刘辩只是一个行事规则诡异的风流王爷罢了。至于这风流从何而来。那就得说说,刘辩自大病初愈之后。便经常流连于酒色场合。

醉酒之时经常吟诗高歌。

时不时的就佳作问世,

就比如前几日喝醉了酒之后,随口给你念了一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青丝暮成雪。”

酒色场合,自然是文人墨客居多。

往来无白丁。

所以他们在听听到弘农王刘辩开口第一句诗句的时候也已经被深深的吸引。

待到那一首《将进酒》念到:“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好诗好词啊!”

“不愧为才高八斗的弘农王啊!”

这一首《将进酒》传到了宫中,就算是董卓这个大老粗在听到那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

连啧了几声。极多感慨。

生子当如弘农王啊!

谁家不想有这样一个儿子。文化成绩好,又会打仗还懂得孝顺。真是越来越不舍得杀了他了。其实在这次联盟初始的时候,董卓便私下里找来了李儒商议。有关弘农王刘辩到底留步留的事情。

终归不是自己家人,终归是仇人的儿子。

想要彻彻底底的相信真的很难。

对于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

而此时此刻,身为二五仔的李儒再度发挥了作用:“相国的担心,在我看来。就多此一举了。”

董卓觉得好奇的问:“此话怎讲?”

李儒反问道:“相国对弘农王如何?”

董卓回答道:“除了废除他天子之位这件事情而已。咱家,本相国对他视如亲子一般。”

李儒随即笑道:“这不就得了。那天子之位,弘农王从一开始就不在乎。虽然中间。相国与弘农王两人中间有一些间隙,当然。谁着彼此相处甚久,这间隙早就淡了。更是从某些方面而言。相国还帮了他的忙呢。他不想当皇帝。所有人都知道的。相国罢黜了他,这不就刚好帮了他吗?

同时相国对弘农王视若亲子,好吃好喝的该赏的赏了,还给了他兵权。这事情。在外人看来。相国您这是疯了,把兵权交到废天子手里面。如同是把刀给了仇人,这要何等的气魄,何等的信任,才能做到如此啊!这弘农王也不负重托,能接过刀立马把白波军给办了,回来之后还主动还了刀。哎呀,这种信任哪里去找啊!古往今来也没几个呀。相国与弘农王王。便是那战国时的齐桓公跟管仲乐颐呀!如此君臣相交的美谈,必然是流芳百世。只有那些心是肮脏心怀不轨之人。才才会时不时站出来挑拨相国与弘农王殿下的关系,为何挑拨呢?因为他们自己心思不正,所以做不到如此君臣相知。那便嫉妒弘农王殿下与相国这般的莫逆之交,必然会使坏会捣乱。可这些都已经得到了验证。刘辩与相国的感情根深蒂固,岂是他人能左右?所以相国啊。千万千万。不要痛失了自己的至亲之人啊!”

被李儒这云里雾里的一番话,说的云里雾里的董卓。

尤其是在听到至亲之人这四个字的时候。董卓不禁又想起了自己那早逝的儿子。

或许是老天可怜我这个老头子。所以安排了我与刘辩这小子这样一段孽缘。

罢了。

董卓心头对弘农王刘辩的杀意暂时被抹除掉。既然提到了至亲之人,董卓便立刻想起了。自己那个早逝的孩儿留下的。唯一的后代。也就是他的董卓的小孙女,董白。

我家那小丫头最近功课如何?负责亲自教导董白功课的李儒,不由得皱起眉头:

“董白小姐天之聪慧。这个...这个...”

支支吾吾了半天,李儒方才说道:“可以无师自通。已经不需要微臣继续教下去了。”

“你放屁。”

董卓直接骂道:“还无师自通,我自己家的孙女什么脾气我不知道。无师自通?我看你呀。肯定是被那小丫头给料理了吧?”

“换一个吧。我实在不行啊!教不了啊!”

李儒无奈的叹了一口气:“董白小姐可真的是太会折腾人了。相国啊,要不您换个人教吧”

李儒道:“蔡大儒,你把她交给他去教肯定比我强。”

“那不行,那不行。”

董卓急忙摇摇头:“我那孙女什么脾气我不知道。要是再因为他得罪了蔡大夫,就不行事了。”

显然董卓也知道蔡大儒是不可能镇住董白的。

但眼下自己最信任的李儒都拿捏不住,更何况别人呢?

就在这时满肚子鬼主意的李儒忽然眉毛一挑:“哎,在下想到了一个绝佳的人选。绝对能教导好董白小姐。”

董卓急忙问道是谁?

对于自己这个小孙女的教育,董卓自然是极为上心的,甚至要比关心朝堂更为重要。

李儒笑道:“微臣推荐弘农王刘辩来教导董白小姐。”

“交给刘辩?”

董卓呆着在那里:“行吗?”

“不行吗?”

事实上李儒这么一提,董卓心里面就已经有了这个想法。如今刘辩可是被誉为洛阳城第一才子,还能打仗还能打架,同时更是被其他人物评价为才高八斗。这样的人才如果能教导自己的孙女。

“也不是不行,但问题是弘农王刘辩本身也是一个小娃娃。我给他。有些不放心呀。”

李儒再度说道:“弘农王刘辩,三军都能管理。区区一个董白小姐。”

“不错不错。”

董卓立刻斜了一眼:“什么区区一个董白小姐。我孙女可是我的掌上明珠。”

李儒急忙自己掌掌嘴。

“微臣失言。”

最后笑眯眯的看着董卓:“倘若相国同意,那我现在就去着手安排一下董白小姐接下来的教育问题。”

董卓点点头:“成吧,反正刘辩这段时间也闲着还在养伤,打仗是不行了。给我孙女当个老师也是可以的。”

李儒随即领命,便直奔弘农王刘辩的小院去。

在得知自己要给董卓的孙女董白当老师的时候。

朱棣差点一巴掌就伸到了李儒的脸上。

“你这不是给我找麻烦吗?董白什么人啊?整个洛阳城,谁不知道这个嚣张跋扈的大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