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晋国呢?晋国前年为齐国所败,去年大会盟父亲也去了,今年就是不打这仇也是迟早的。”
曹伯滕这个时候总算是脸上有点光,拍着次子公子通的肩膀说道:
“你还是做不到深谋远虑,任何事情都要谋后而定,而不是事到临头才想找帮手。”
说完这话,曹伯滕也压制不了自身的喜悦,真要能开疆拓土自己可就是能光宗耀祖了!
曹伯滕可能从始至终都没有发现他次子公子通看他的眼神有些古怪,那不屑的切声太小压根没有听到。
与曹国有着同样遭遇的还有滕国和薛国,这两个小诸侯国中滕国是姬周诸侯,祖上是周之卜正,自是不用担心鲁国对其动手。
而薛国就慌了,他是夏朝所封。
滕国的困境和薛国类似,都是姬周封国,外扩无门,只能是收降纳叛那些三邾的难民,将界碑小心的向北挪动两下,占点小便宜。
这年头可不看你是历史久远啥的,当年鲁隐公十一年滕薛争长的时候,滕国仅仅说了一句我是姬周自己人,鲁隐公就托公子羽给薛子带话说:“寡人若朝于薛,不敢与诸任齿。”
我可不能偏向你薛国,和你们(薛国)的任姓排齿序。
你要说薛国对鲁国侍奉不可谓不诚恳,可人家颛臾国是国中之国,侍奉鲁国就差了吗?
薛国的下邑常邑,但位于鲁国南部边境,曾一度被鲁国侵占,因此鲁僖公(前659~前627在位)曾于此修建宫殿。
《左传》载:“常、许,鲁南鄙、西鄙也。”
在鲁僖公姬申执政时期(公元前659~前627年),致力于恢复鲁国的大国权威,实施了完全对外扩张的政策,包括对邾国、莒国、陈国、项国、齐国等一系列战争。
其中围绕着常邑的争夺尤其有名,鲁僖公元年一即位就发动的针对莒国的“骊之战”,不但夺回了失去很久的许邑,还抢占了不少莒国的地盘。
之后在鲁僖公四年又联合齐国发动了针对陈国战争,夺回了失去的常邑的一部分。
在鲁僖公二十六年,又联合楚国对齐国开战,取回了常邑的全部。
之后,鲁僖公在常邑、许邑大动土木,修建宫殿。
当时的鲁国大夫公子奚斯写了一首诗,颂美鲁僖公恢复疆土、修建宫室的功德,这在典籍《诗经·大雅·鲁颂·駉之什·閟宫》中有详细记载:“……及彼南夷,莫不率从。莫敢不诺,鲁侯是若。天锡公纯嘏,眉寿保鲁。居常与许,复夏公之宇。鲁侯燕喜,令妻寿母。宜大夫庶士,邦国”。
而鲁国对薛国奚邑的战争则更久远,鲁僖公的祖父鲁桓公十七年(前695年)五月炎热之际,齐师与鲁师在奚公山下的奚邑进行了一次大战。
奚邑本是薛国属邑,但薛却是鲁的附庸,鲁国认为该城邑是其疆域的边邑,齐国侵占薛的城邑,就算是侵占自己的领土,所以驻扎当地的鲁师便与齐师发生了一场战役。
当疆吏来告时,鲁桓公曰:“疆场之事,慎守其一,而备其不虞。姑尽所备焉。事至而战,又何谒焉?”
薛国的恐慌始终是得不到缓解,知道很久之后从曲阜传来消息:鲁国这一次军事扩张的目标中并没有薛国才稍微让薛国安心。
只是……鲁国身边的小国全都被灭掉,异姓的薛国还会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