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95章 立谁为储君?(1 / 2)干宋首页

第495章 立谁为储君?

虽然已经二十来年没正经当过皇帝了,但李存毕竟一直在其位,又是实打实地是从基层一步一步爬上来的。

再加上还有陈康伯、陈遘等人辅助李存主持朝政。

没用上两天时间,李存就完全接手了大乾王朝的全部权力和其它一切。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

很多人都担心,李存再重新执掌大乾王朝的皇权以后,会清理李标留下来的老人。

不想,李存却是一个李标一朝的老臣都没有动。

这也从侧方面反应出来,李存并不是留恋这个皇权,实在是,大乾王朝需要李存,李存才回来的。

李存一上手,大乾王朝的一众文武百官,尤其是那些年轻的臣子,很明显就感觉到了李存与李标执政的不同。

简而言之就是,李存敢放权给臣子,能不自己干的事,李存绝不自己干;而李标则跟李存正好相反,喜欢将一切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喜欢事事亲力亲为。

可以说,所有人都放弃了李棋。

甚至有些大臣进言劝李存向李标学习,勤勉一些。

可李存却说,李允炆的性子太软,优柔寡断,又缺少政治智慧,不适合当储君,更不适合当皇帝。

刘邦不会治理天下,带兵打仗更是从来都没有赢过,可以说是典型的文不成武不就。

话说,这些文武百官之所敢这么逼李存立李允炆为皇储,不是因为他们胆肥了,也不是因为他们不畏惧李存这个千古第一帝,只是因为他们有“李存已经‘老了’,就该立皇储,免得李存突然驾崩,大乾王朝会因为群龙夺位而分崩离析”的大义。

有竞争了,大乾王朝才有活力。

毫无疑问,李存这样的风格,肯定更得臣子的喜欢,不论是那些想要一展抱负的能臣,还是那些喜欢懒政的庸臣。

总之,李存一招就把立皇储的问题给压了下去。

就目前这种情况。

一个皇帝最重要的职责,其实就是镇得住这个王朝,让王朝稳定发展,不出乱子。

不然,就是借这些人一万个胆子,他们也不敢逼李存立李允炆为皇储。

今天之所以会出现“逼宫”这一幕,也是因为支持李允炆当皇储一众大臣,感觉到了形势不妙。

这可不是一个好现象。

但是,你们这些人谁也别想知道我立的皇储到底是谁。

秦始皇在立储问题上的犹豫不决,也给后世帝王提供了惨痛的教训。

有这些文人为李允炆背书,再加上李允炆符合“立长不立幼,传嫡不传庶”这个古代宗法制度最基本的原则,李允炆当皇储的呼声相当高。

另一个就是情报部门。

而战略即选择。

有活力,大乾王朝才能发展壮大。

首先,李存始终都认为,一个好的朝廷,就是不管皇帝在不在,都肯定能正常运转。

大乾王朝肯定会分裂。

不过——

在这个过程,也有不少人开始夹带私货,言皇太孙李允炆天资仁厚、亲贤好学、温良恭俭让,求李存立李允炆为皇储。

其实,也正是因为李存注重培养台谏部门,那些劝李存向李标学习的谏官,李存才不仅不处理他们,还保护他们,甚至嘉奖他们。

所以,当好皇帝,其实就是用好人,就是权力下放。

第一个就是传位给方百花为李存生的次子李棋。

但无论他们如何处理,其结局都没有大的改变。

李存的高明还不仅如此。

自秦汉开始,中国皇家一直延续着嫡长子继承制度。

李标致死都没敢忤逆李存的意思,始终没有答应那些攒落他的大臣立李允炆为皇太子,而是老老实实地将此事留给了李存处理。

这么说吧,皇帝是做战略决策的,不是事事亲力亲为的。

李标死后,李存又将武德司给收了回来。

可刘邦却能得萧何、张良、韩信这些大才的追随和辅佐,还能创建汉朝,甚至是创建了汉民族。

这样一来,李存手上就有了武德司、亲军都卫府、军情处、忍者四大情报机构。

另外,不及时公布皇储对稳定各方势力也是有好处的,毕竟每一位有资格竞争皇位的皇子背后都有一股不弱的势力,只要李存一天不公布谁是皇储,他们之间就可以相互制衡,又都不可能发展到不好收拾的地步。

有多高?

有人一提出来请李存立李允炆为皇储,朝堂上竟然有差不多有四分之一的大臣附议。

就是我现在死了,大乾王朝都不会没有继承人,更不会因此而分崩离析。

嫡长子继承制度从一定程度上规避了皇子争储谋反的局面。

这样的李允炆无疑得到了大量文官的支持。

而且,这些人还拿出来了“立长不立幼,传嫡不传庶”这个古代宗法制度最基本的原则,请李存立李允炆为皇储。

一些大臣不无感慨:“陛下到底是陛下,哪怕他二十来年不管朝政,也绝不会被大臣牵着鼻子走的!”

有了这些什么都敢谏言的台谏官员监督各级官员,使得各级官员全都有所畏惧,有所约束,不敢懒政,更不敢贪腐。

你们不是怕我突然死了,因为没有立继承人,而使大乾王朝分崩离析吗?

可我已经立好了皇储。

选出人才,然后放权给这些人才,让他们去治理自己的江山,包括让他们去打江山。

第二个就是传位给皇太孙同时也是乾太宗李标的嫡长子李允炆。

到时候再想统一起来,可就是千难万难了。

按照目前的情况,也就是李存的嫡长子李标英年早逝的情况,如果按照“立长不立幼,传嫡不传庶”这个古代宗法制度最基本的原则,李存只有将自己的皇位传给两个人,才最符合这个原则。

李存若是太早立皇储,势必会出现很多的弊端,比如,各方势力互相倾轧,导致皇储成为皇位的牺牲品;再比如,一旦立了皇储,势必要加重皇储的权力,可要是立的这个皇储万一有问题,就不好处理了,甚至会导致中央分权的严重问题。

关键,李存所面临的情况,显然比之前历朝历代的皇帝都严峻得多,因为李存的儿孙实在是太多了,李存的儿孙又掌管了大乾王朝差不多一半甚至更多的大权,还有大乾王朝的地盘也太大了,这种情况下,一个处理不好,大乾王朝很容易就分崩离析了。

上进了,他们就有竞争。

因此,一个王朝想要发展,作为掌权之人,就必须得学会权力下放。

当年,李存怎么培养皇储李标的,大乾王朝的人全都知道。

如今,李存宁可搞出一个秘密立储制度,也不听这么多大臣的建议立李允炆为储君。

老实说,要不是因为有李存一直在给李标稳住大局,李标这个皇帝到底会干成什么样,还真不好说。

其实——

当然,肯放权给臣子,并不意味着大撒手,什么都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