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四十二章 尽复辽东,后金覆灭(2 / 2)大明发明家首页

皇太极心里也很清楚,所以佯攻几次没有达到目的,便放弃了,准备分成两路改掠山东。

但是各路以逸待劳的明军开始不分昼夜的袭击建虏负责押运粮草,照看战马的包衣、余丁队伍,破坏他们的后勤。

同时,专门盯着皇太极的两黄旗进行围攻,并公开直言大明的敌人只是两黄旗。

明知道这是明军的计谋,但是莽古尔泰还是有意识的避开与明军的消耗战,让明军尽可能的去消耗两黄旗的实力。

而且,他也公开的建言事不可为,应该打道回府。

因为劳师远征而一无所获,皇太极的威望必然受到沉重打击。

大贝勒代善和二贝勒阿敏和皇太极也并非一条心,几人都心怀鬼胎。

由于建虏后勤得不到补充,所以不得不严密保护后勤队伍的安全,而明军轻装上阵,反而占据着主动,可以选择有利时机逼迫建虏交战,不利的时候则撤退。

天启督导训练的八千大军也出战了,摆出了明军与以往不一样的方阵。

听说这支军队是天启训练的,皇太极有心想拿这支京营兵立威,于是派出自己的两黄旗出战,结果吃了大亏。

不但损失了两千多精锐,还葬送了一个固山额真、一个梅勒额真和四个甲喇额真,牛录额真更是有十个。

因为天启之前用发明系统发明了水力膛线机和米涅弹,从而让一部分明军枪法好的用上了线膛枪。

天启下令他们在战斗时,专门选择建虏的将官进行狙击。

所以,根本没有心里准备的两黄旗直接撞在了枪口上。

皇太极心痛得几乎要吐血,威严也受到了不小的冲击,莽古尔泰在暗中幸灾乐祸,并以此为借口更不想用自己正蓝旗的兵马与明军在明国腹地拼个你死我活了。

与此同时,登莱巡抚袁可立也调兵在建虏前进的方向上设立几道防线阻击。

明军的白杆兵、天雄军、秦军、辽兵、京营兵越来越有信心,不再那般畏惧与建虏野战,也在不断扩大战斗规模。

而建虏内部四大贝勒也产生不小的分歧,导致政令无法统一,进一步削弱了建虏的实力。

在这种情景下,双方在天津的杨柳青一带爆发大战,双方都承受了不小的损失,明军的损失固然要超过建虏一倍,但依然保存了相当的实力。

而建虏的信心却再一次遭遇重创,让更多的人对皇太极的这次入寇感到不满。

在双方在北直隶连番纠缠时,袁可立同时分兵,以旅顺为基点,在刘兴祚的指挥下,开始进攻相对空虚的辽南。

皮岛的毛文龙则也率领麾下大规模上岸,袭扰村落和防守力量薄弱的小城和铺堡,打击建虏的有生力量。

林丹汗也没有闲着,他接受了天启的建议,派军去进攻建虏最大的蒙古盟友科尔沁部,与科尔沁部发生大战,并败之。

在一个半月的时间内,皇太极的大军深入大明境内六七百里,却几无所获,反而所耗甚大。

整支军队的伤亡也不小,其中女真兵的伤亡超过六千人,蒙古骑兵有近七千,包衣和余丁更是损失过万。

更重要的是士气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因为自先汗努尔哈赤起兵以来,建州女真从未遭遇过如此大的损失,所以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这些入寇是错误的,认为继续下去只会增加更多的伤亡,就算能够劫掠一些物资,也是得不偿失。

而且蒙古科尔沁部也多次请求支援。

无奈之下,皇太极不得不下令撤退,开始有序向北撤去。

天启立即下旨各军返回各城,放任建虏离去。

建虏只能烧毁一些已经无人的村庄发泄怒火,然后狼狈的撤出大明境内。

这次失利,对皇太极的打击是非常沉重的,可以说直接打乱了他整合建虏权力的计划,他的威望和两黄旗实力受到了双重打击,让他再难压服其他三大贝勒,建虏内部的权利争夺开始加剧。

而大明,通过此战,天启的威望大盛,他继续练兵,扩充京营兵的实力,新的战阵和燧发枪的运用也被证明更加实用。

在民生方面,玉米、番薯、土豆几种高产作用的改良种子得到推广,再在天启政令的支持下,开始在北方大规模种植开来。

在赋税方面,天启继续削减辽饷,并对灾情严重的省份减少征收,甚至是按年份免征,让民休养生息,赢得民心。

天启开始提高商人的地位,并鼓励商业活动,但是却加大了对商税的征收,一些反对者陆续被东厂给清算掉。

接着,天启开始向藩王下手,下令所有藩王迁入京师,允许他们获得一定的皇族特权,但其封地全部被没收,并大幅消减国家财政的他们的供养费用,鼓励他们自谋生路,比如经商、置产。

这些藩王虽然不满,却也无可奈何。

此举进一步减轻了大明的财政压力,释放出了更多的土地,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商业活动。

同时,天启也放开了海禁,鼓励商人走出去,但严禁与辽东的建虏来往。

天启通过积攒的发明点发明了飞梭、珍妮机,以及各种农具,让纺织业高速发展起来,通过海外贸易,赚取了大量的顺差。

在这期间,大明一直对建虏实行经济封锁,并且不停的进行袭扰,特别是在秋收之前一段时间。

五年时间,大明的国力蒸蒸日上,而建虏却江河日下,只得通过征伐朝县、以及还未臣服北喀尔喀部补充越发严峻的形势。

天启十五年开冻之后,天启认为收复辽东的时机已到,便发兵从辽西开始进攻。

此时的明军已经大量装备燧发枪,甚至还配备了更行进的线膛炮,火炮也大为改进,小型化的野战炮已经大量使用。

在如此情形下,曾经建虏引以为傲的野战,已然不是明军的对手。

仅仅三个月时间,明军便收复三岔河以西所有地区,林丹汗趁机率领察哈尔部回到蒙古左翼,开始惩罚那些叛徒。

袁可立随即大举进攻辽南,先后收回辽南大片失地。

皇太极心力交瘁,二贝勒阿敏知道建虏已经难以为继,便暗中向大明投降。

天启予以重利,让其找准时机率部尽快来投。

在大明大军抵达海州附近时,阿敏做出抉择,率领镶蓝旗主力南下归投,给予建虏以沉重打击,引发连锁反应,大贝勒代善也有归降之意。

不甘失败的皇太极在最终在沈阳外围与明军主力对峙,大贝勒代善临阵退缩,率部北逃,反而是莽古尔泰不愿意投降。

最终和皇太极先后战死,代善遣书请降,努尔哈赤建立的金国至此灭亡,大明尽复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