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章 智者、儒生,好尴尬,来一枝…(1 / 2)我是来种地的首页

顺着小溪一直向下走,走了一个多小时,终于看到一个山谷,山谷里星罗棋布着一百多间土坯房,土坯房上面盖着厚厚的茅草,曹小强见到这些房子的第一感觉就是穷,比扶贫攻坚战里的攻坚对象还要穷。山谷很大,也很漂亮,小溪从山里流出来,在这个山谷里汇入一条小河,小河水质清亮,河边绿草如茵。

好肥沃的一大块地呀,毕竟曹小强学的是农业,一眼就看上河滩边的土地,这块地土质呈深黑色,浆淀饱满而没有裂纹,土层很厚,土质疏松,到处都是一片片的蚯蚓屎,上面长满了红头酱、鹅毛草和荠草,这种纯天然的肥地,曹小强只是在图片里看过,现实中是从没见过的,现代农业已经将土地本身的样子改造得面目全非,尤其是大量化肥的使用,土地板结化严重,现在的土地,如果不施化肥,纯靠地力生长,那产量让老鼠见了都要落泪。

首领带着曹小强去见了部落里的智者,这个智者让曹小强很好奇,年龄有五十来岁,束发戴冠,麻布长衣,与首领那些人的形象截然不同,曹小强与他见面时,这个束发智者给他行的不是抱胸礼,而是抱手礼,这个礼与曹小强在电视里看到抱拳礼还是有点不同,只见智者身体微微前倾鞠躬,双手交叉前伸,放在全身最前,类似作揖。曹小强知道对方是在给自己行礼,就学着电视里的样子也给对方行了个抱拳礼。

对方很高兴,说了一句话,曹小强听不懂,茫然摇了摇头,智者又换了一个音调说话,这个音调很熟悉,居然是广东白话,曹小强很开心,他外婆家就是广东人,所以他听得懂广东话,而且能说,能交流了,曹小强开心的眼泪差点流出来。虽然智者的广东话与现代广东话还是有很多不同,语音、语调、用词还是有很多出入,但大致是可以交流的,实在讲不清楚,也可以用手语进行比划。

通过和智者的交流,曹小强终于知道自己到底是身处何处,身处何时,智者名叫徐逸,徐国人,今年30岁,祖上是徐国贵族,后徐国被吴国所灭,家族散落民间,徐逸年少时,心志高远,常以复兴家族为己任,拜师司马耕,司马耕为孔子亲传七十二弟子之一。徐逸青年时陪伴师父周游列国,想以儒家学说,说服君主,从而跻身庙堂,一展心中抱负,然而在这个春秋争霸的年代,学术思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施政方针温和的儒家学说并不被诸侯君主喜欢,徐逸随师父司马耕先去齐国,再去吴国,最终师父在去鲁国的路上病故。

徐逸承袭师父遗志,先去鲁国,再去楚国,结果所到之处,皆不讨诸侯君主所喜,蹉跎半生,心灰意冷。从楚国离开之时,常感苍茫大地,全无他立身之处,忧病交加,扑倒于山路之上。幸运的是,被此间部落首领所救,于是便留在此处。希望能效仿孔师,教化一方。

但是,这个部落实在是太穷了,部落村民每天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吃食,第二件事就是到哪里找吃食,第三件事,就是明天到哪里找吃食。“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里的村民连基本的饱暖都解决不了,徐逸的儒家学说和儒家思想在此处就更不能产生共鸣,好在这里的部落首领特别的尊重他,对能写会算的人尤其崇拜,所以徐逸在此处由全族人供养,从而暂时有个栖身之地。

也许是徐逸在此处能与之沟通的人太少,所以徐逸在见到曹小强之后就自顾自地说了很多,将心中郁结一吐为快。徐逸和曹小强对话用的语言是秦音,是秦国人使用的语言,当年赵佗率四十万秦兵南下,并在番禺建立南越国,这秦音也就在广东扎根,逐渐形成了现在的广州白话。

徐逸自顾自话地说了半天,终于意识到还没有和曹小强好好交流,盘盘曹小强的底子,就问道:“小兄弟是从何处来,打算到何处去?”

“喔擦”曹小强心中一凛,哲学三问就自然而然冒出了心头,“我是谁?我要干什么?我要去哪里?我特马的也不知道呀,徐逸的问题怎么回答,能不能说我从来处来,将要去处去?”曹小强反复思量了一下,还是不敢说,说真的,他怕徐逸揍他,这个时代的儒者是会武功的,看着徐逸强健的手背,就知道是个练家子。

曹小强思量了一下,说道:“我来自吴国南边的红都,小地方,这次下山云游四方,也不知要去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