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51章 集群效应,百万就业(1 / 2)公司上市从觉醒后世记忆开始首页

搞定了四家板材供应商,和吴建国交流清楚后,韦智杰又陷入了深深的思索。

月销需要1.38亿张大板。

四大板材供应商,才解决了4800万张大板。

还有9000万张大板的缺口。

而且涉及的设备,简直就是天量,按当前的量计算,就需要960条生产线。

要满足所有的量,不是要接近3000条生产线?

估计掏空国外的设备产能,都不一定能在一年内交付那么多。

思索间,韦智杰看到一群海鸥飞过上空,叫嚣着往远处的海面飞去。

他突然一愣,想起了家居服务平台的集群效应。

家居平台的服务性质,本身就是集群。

初期因为需要执行标准,所以选择自营,选择培养符合标准的设计师,包括书画,服务流程,产品标准,等。

一旦形成了符合标准的服务团队,后续再全面开放时,就有一个标杆效应。

设计本身不难,难在于标准的制定,因为设计之所以叫设计,本身就很少有标准。

韦智杰突然觉得自己这段时间陷入了误区,他一直想要通过自己完成所有的工作。

如此做,虽然一切都在掌控中,但是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制定标准,监督过程,完成结果就好。

想通了这些,他这段时间紧绷的心态都放松了下来。

表面上,韦智杰这段时间很放松,但是,背上了3万亿的贷款,说不紧张是假的。

而且这个过程进展太快。

虽然他有两世记忆,但是平行世界的记忆中,他的高度不够,而且他突然想到狼群效应。

头狼虽然风光,但是一旦没能带领团队走出困境,没能大口吃肉,那么他很快就会被抛弃。

韦智杰越想越深入,越深入,他越感到后怕。

他背后有方家,吴家支持没错,但当利益足够巨大时,他们都不一定抵挡得住汹涌而来的洪流。

想通了这些。

2010年1月18日这天。

韦智杰组织开了一个会议。

这次的会议,包括了星辉家居高层,海投和琼省商贸的高层,方家,吴家的高层也出席。

这次的闭门会议开了一整天,甚至开到了接近凌晨。

散会后,虽然大家脸上很疲惫,但是脸上很兴奋。

方建设和吴建文脸上都很欣喜。

对韦智杰的评价,又上升了一个高度。

三天后,从海投与琼商贸传出一个令华国上下都兴奋的信息。

前不久刚获得三万亿贷款,准备自建整个家居服务体系的星辉家居,突然调整方向。

由星辉家居总部出建设方案。

允许各地相关产业,参与到项目投资中来。

将直营店,服务团队,制造工厂,智能仓储,物流配送,售后安装主体分开。

将这些主体,根据过去一年的数据经验,通过估值竞价的方式,让出主体,允许投资。

例如直营店模块,以粤省广市为例,广市有八个区,理论上要开八个直营店。

每个直营店的面积,含设计工作室,大约需要3000平方米。

而每平方物业按100元每月计算,房租需要360万元一年。

门店的主体按10000元一个平方计算,相当于3000万元。

加上房租,相当于3360万。

再以海市直营店的数据为例,单店单月一个亿的销售,产生了2500万的利润。

这2500万利润,有300万元属于门店主体的回报。

如此,单店一年有3600万元的利润回报。

按3360万元投入,分三年回报率回本计算,一年相当于1120万。

这1120万元,占3600万元的31%比率。

于是,如果你拥有一个符合星辉家居直营店开业标准的门店。

你就可以以这家门店主体作为股本,加入到星辉家居直营店的事业中来。

占股门店利润部分的31%。

大约三年后就回本,如此运作,星辉家居少了资金上的投入,多了一个该区域的自然人股东。

如果以一个区域的直营店100%计算,

门店主体占股15%,

样板占股15%,

设计师团队占股15%,

配送团队占股15%,

安装团队占股15%,

管理团队占股15%,

损耗占股10%算。

再分解成若干个环节后。

由星辉家居输出标准,再由多个主体加入,进行整合。

一个区域的直营店,就会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

过去星辉家居单店,需要付出五六千万才能完成部署。

包括操心其中的物业,装修,人员等。

现在,只需要付出不超过49%的股份,就能凝聚多方力量,形成一个主体,然后轻装上阵。

而星辉家居需要输出的仅仅是标准和培训。

正好韦智杰的父亲韦洪文,在经历了半年的筹备,将家居服务环节中的方方面面,文桉及培训标准都整理出来。

商学院正好派上用场。

直营店可以如此操作,制造工厂也可以。

或许在工厂的设计之初,没有像海市星辉家居产业园一般。

集成非常完整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