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章点兵(1 / 2)伍子胥大传首页

有的人注定就像是一道流星,纵然短暂的闪耀,也绝不苟且。专诸刺王僚、要离刺庆忌之后,公子光坐稳了吴王的宝座,后人称之为吴王阖闾。

在这段时间,发生了一件令伍子胥悲愤交加的事情楚平王死了。他彻底失去了报仇雪恨的机会。他的复仇之心蒙上了一层不甘的灰尘,同时为了避免直接卷入吴国内乱,伍子胥带着公子胜来到乡下耕读。

一日,伍子胥在山里打猎,听闻山中有位隐士,举家迁徙避难。他联想到自己,不免惺惺相惜。于是他一路打听着进了罗浮山。

行至半山腰,伍子胥远远见一老樵夫,便去打听。

老樵夫极为朴实,将自己知道的和盘托出:“山中却有一户人家,就顺着这路往东五里就到了。但是自从他们搬来后,在山中取石造屋,又周围种了一片毛竹,这竹林非常古怪,如果不是跟着他们本家之人,旁人进了竹林就会迷路,所以你要进去,只能等本家人进出的时候,让他们再去传话。”

伍员听完,心升好胜之心,不相信有什么阵法能困住自己,于是谢过老樵夫来到竹林处。见到竹林,伍子胥愣住了:这那是什么竹林,而是一座先天八卦的阵法。伍子胥争胜之心顿起,他亲身破阵,开始还很顺利,后来发现这些阵法居然是连环阵,自己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走错了方位。

“大人可是伍子胥?”个林中响起了一个中气十足的声

音。

伍子胥上前一步:“正是在下,扰您清修。敢问足下如何称呼?”

“在下乐安孙武,不知贵客前来,有失远迎。不知阁下可愿到寒舍一聚?”

伍子胥随孙武来到竹屋,立刻就被桌上的一部半掩的兵书吸引,看到上面“知己知彼”四个字,他像磁铁一样被吸引,忍不住拿起来捧读。看到精妙之处,拍自己大腿叫绝。

察觉到自己失礼,伍子胥赶忙道歉,并问道:“这是先生所著?”

孙武谦虚道:“打发时间,让大人见笑了。”

“不过这里就写了一半,最关键的制胜之道却不甚明了,不知道先生有什么高见吗?”

孙武反问:“大人觉得制胜之道是什么?”

伍子胥也不谦虚,答道:“是用人,只要用对了将领,战必胜!”

孙武边听边抚摸自己的胡子:“大人真是帅才啊!”

“不知道先生有什么高见吗?”

“战争是一个国家的大事,关乎着生死存亡。所以能不轻易打仗就不要轻易打仗,如果要打,就一定要赢。失败的原因往往是自己准备不足,胜利的原因往往是因为敌人的破绽。所以要先求不败,再求胜利。”

孙武的一番言论让伍子胥拨云见日。他自认为自己也是兵家的高手,但是孙武立在他面前,就像是一座山,怎么样也跨越不去。

“先生大才,怎么能空老于泉林之下呢?而且即便先生愿意,可这兵法就此失传,先生又甘心吗?”

兵法两个字说进了孙武的心里,他感叹道:“我本是尧的三十二代孙虞阏父的后人,祖父被齐王赐姓孙,本该报效君王,但是国家动乱,田代齐姜已经是人力改变不了的事情。能够苟全性命于乱世已是万幸。”

伍子胥在三请求,孙武只说自己是山野村夫,不谙世事,不想参与俗世斗争。

伍子胥俯首跪拜:“不瞒阁下,自从来到楚国,我每天做梦都会梦见父兄惨状。大仇未报,熊居老贼已死,为之奈何!员每每想及此事恨不能提剑杀到郢都刨坟鞭尸,然吴国势弱。员心中急躁常因事与大王争执。吾自知一楚国叛臣居于高位,虽有大王庇护,然非长久之计。员恐奸人调拨,大王因吾掌兵权而忌。员观天下英雄,兵事上能过吾着,非长卿尔。望长卿助员统领吴国兵马,上安君心,下助员报家仇!”

见到如此情形,孙武被他诚意打动,决定出山。

吴王听伍子胥推荐这样一个人才,禁不住大喜,但是听说孙武从来没有打过仗,即便欣赏他的兵法,也不放心把兵权交给他。

伍子胥再三推荐,吴王阖闾同意见一下孙武。

次日,孙武来到殿前。阖闾见他身高七尺剑眉星目,一身素袍,气质儒雅,怎么看都不像是个武人,反而像个书生。

于是暗下决心考验一下他:“孤王听说汝之才胜太宰十倍,不知长卿对太宰造的这座姑苏城可有破法?”

“伍大人谬赞了,孙武虽略懂兵法,却与太幸之才相差顺远。姑苏城昨日进城之时,武也只是匆匆一见,已然震撼不以,实不敢称有破城之法。”

孙武顿了一下,看了一眼伍员,继续说道:“然太宰日理万机,正所谓百密一疏,漏洞也是有的。”

此话一出,吴王与伍子胥均是一惊,就听着孙武有继续说了下去:“姑苏城周围水路纵横,所以太宰烧土为陶以防雨水侵蚀,这本是一个绝佳的方法。但是陶土虽然坚固,但是确无夯土之坚韧。如以投石车破坏姑苏城外围陶土,在堵住上游河夯土之坚韧。如以投石车破坏姑苏域外围陶土,在堵住上游河道,发洪水冲城,几日即可破城。”

伍子胥越听越心惊,问到:“哪可有补救之法?”

孙武微微一笑“这天下的矛与盾孰强孰弱呢?如真有敌国入侵,何须凭都城自保呢,拒敌于国门之外才是良策,如真兵临城下,以床弩破投石车即可。”

伍员闻听笑道:“一时心急,中了先生的圈套了。所谓兵无定法,哪里有什么可安天下的妙计啊,见机行事才是正理!”

孙武也笑道“正是如此。”

吴王对于孙武的能力依然信服,但是还想试他一试,于是就又说道:“孙先生真国家之栋梁啊,太幸练兵,招尽吴国的精壮才凑出三万精兵,不知长卿对士卒有何要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