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章 新明黎氏(1 / 2)覆唐873年首页

“黎克仪?”黎佐闻言顿时眉头一皱,随即有些头疼的道:“他怎么又来了?”

“请他进来吧!”石守道挥了挥手让护卫下去后笑着对黎佐道:“他们再怎么说也是您的长辈,于情于理都不应该怠慢。”

黎佐闻言张了张嘴,本想说不是这样的啊,但一时却不知道怎么反驳了。

按理来说,这黎克仪的确算得上是黎佐的长辈,但是是八竿子打不到的长辈,甚至十竿子都不一定打得道,毕竟,他们之间差了一千多年呢。

如果真要算起来的,黎佐和新明黎氏有同一个祖辈,那就是唐代宗大历年间的京兆尹、御史大夫黎干,不过新明黎氏究竟是不是黎佐的直系祖辈就不好说了。

毕竟,后世黎佐这一支黎氏的族谱只修到了明朝万历年间的广安黎氏,广安,也就是唐时期的新明,虽说同属一地,但万历以前的黎氏族谱,因为战乱关系和各种原因,在后世几乎已经不可考证了。

黎佐唯一确定的是,他们这一支是京兆郡黎氏的一脉,而京兆郡黎氏的开基始祖,正是黎干。

新明黎氏,正是黎干的直系后代之一。

黎干,剑南道戎州人,早年隐居于岷山,学习星纬数术之学,安史之乱渐平后,得到避难于蜀地的唐玄宗赏识,唐肃宗李亨即位,起家左骁卫兵曹参军,拜太子通事舍人、翰林学士。

唐代宗即位之初,两京新复,民生凋敝,府帑空虚,首都物资奇缺,连烧火的柴薪都难以求觅。时任京兆尹的黎干,奏请开漕凿渠,以便终南山的木材输入京师,解决了长安城过冬取暖问题。

此举替圣上分忧,为黎民解难,颇得代宗嘉奖,黎干也博得「能员」之誉。然而好景不长,大历五年,专横跋扈的宦官头子鱼朝恩伏诛,黎干涉嫌同鱼党往来过密,坐「交通」之罪,外放到遥远湿热的岭南。

等他再次回到京城,已经是三年之后了。

大历八年,京兆尹职位出缺。京畿重地,又是战后重建,百废待举的局面,府尹一职,非才具佼佼者不足以担纲。代宗想起了黎干,一道诏令召还回朝,官复原任。

重新走上朱雀大街的黎干扬眉吐气,难掩兴奋之情。

在他看来,皇上这道任命,无疑是圣眷优渥的体现,同时背后另有深意:当时的朝局,宰相元载连诛巨宦李辅国、鱼朝恩后,居功自傲,独揽朝政,隐然与天子抗衡。

京兆尹出缺以来,元载两度举荐,均遭皇帝否决,针对这一关键职缺的争夺,正是相权皇权博弈的集中体现。

黎干当年为元载议罪,逐出京城,因此代宗不必担心他是元载派系,大胆召回,作为制约权相的一着狠棋。

黎干清楚,从接诏的那一刻起,他已经成为皇帝的亲信。

从黯然离去,到钦点召还,人生峰回路转,莫过于此,有了皇帝撑腰,焉能不志得意满,意气风发?

自以为揣得圣意,有恃无恐,黎干这番重居旧职的心态登时便不同了,从此不念经治,专一徇财谋色,比附权要,换言之就是飘了。

飘的后果就是历来都清楚,大历十四年,黎干依为靠山的唐代宗驾崩,太子李适即位,是为大唐德宗,秋后算账,黎干惨遭褫官抄家流放,发配途中,赐死于蓝田驿。

黎干死后,子孙后辈也是该罢官夺职的罢官夺职,该抄家流放的抄家流放,其他的也是四散迁徙了。

有的南下去了安南,后来到了北宋初安南独立出去后,那一脉黎氏建立前黎朝。

有的则在南方各地开枝散叶,有了祖辈教训,大多都低调了下来,新明黎氏便是其中之一。

两年前,黎佐传道至合州新明时,被新明黎氏的族长黎明武当作了其失踪的亲弟黎明文的后辈子孙,并且还找来黎明文的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