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章 老夫认栽,但老夫不服!(1 / 2)朱元璋:海盗头子竟是咱大孙?首页

朱兴略微犹豫了下,尽管有点心不甘,情不愿,但还是朝着老者拜了一下。

毕竟他今后要走的乃是科举之路,这正常的人情事故总还是要讲的。

“晚生见过前辈,不知前辈有何见教?”

朱元璋上下打量朱兴一番,心里微微震惊。

他总觉得这孩子长得有些面善,但却想不起在哪儿见过。

不过他的这个想法只是一闪即逝,随即就被狂妄、自大等负面印象所取代。

“咱刚刚偶然听闻小友言大明八股制艺简单至极,特请小友解惑,咱大明的八股哪儿简单了!”

朱兴闻言略微纠结了下,就在他想谦虚几句时,突然听到这话,顿时让他熄了改口的念头。

这语气……

好嘛,感情这老凶许还是个老愤青!

反正今天这个逼已经装出去了,就断然没有收回来的道理!

“我说八股文简单,当然是有一定道理啦!”

朱元璋听到这少年犹自死鸭子嘴硬,冷笑一声道。

“愿闻其详!”

其他人见状,也纷纷附和道。

“有请朱案首解惑!”

朱兴见众人如此做派,只好硬着头皮胡诌。

“首先,八股制艺的题目固定,只能从四书中摘取。”

“尽管四书的内容也不少,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书总共算在一起,也不过六万于言吧?”

“因此,随着朝廷开科取士次数增多,四书中的题目必然有用完的一天吧?”

“对于这一点,诸位没有异议吧?”

众人闻言齐刷刷摇头,对于这一点非常赞同。

“吾等无异议!”

“不过,四书之中内容浩繁,真的会有用完的一天吗?”

“好像也不是不可能……”

“你想想,秀才试三年两次,每个县、每个府都要举行。举人的乡试三年一次,会试也是三年一次。”

“咱大明十几个省,州县更是数以千计,可能不出百年题目就会用光……”

说这话的名叫田友德,乃是江宁县的一名屡次不中的老童生。

按照大明的科举制度,凡是过了县试的考生,只要没考中秀才,不管多大年纪都只能称呼为童生。

田友德今年已经三十多了,深感心力交瘁。如果今年再不中,他就会放弃科举之路,全心全意培养儿子替他完成梦想。

众人听到田友德的话,无不陷入沉思之中。

按照他的说法,岂不是说大明科举考试,百年左右就要把四书全考一遍?

老朱听到田友德的说辞,也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

他这人是操心惯了的人,给后世子孙的排辈都排出二十几代了,足够他们老朱家用上大几百年。

现在听闻科举考试的题目可能会用光,他下意识的就开始思索破解之策。

然而,还没等他想出答案呢,刚刚那个口出狂言的小子就再次开口了。

“诸位,其实八股文不仅仅题目固定,就是内容上也是固定的。”

“什么?”

“内容也固定!”

众人听到这话,无不露出惊讶之色,但更多的是不服,甚至是不忿。

如果说八股文内容都固定了,那他们学了这么多年都学了个啥?

老朱听了这话,脸上也隐隐露出怒意。

刚刚这少年说题目固定之事,他虽然不服,但也不得不承认对方说的有几分道理。

但他现在说内容也固定,这就有点扯了吧?

他当皇帝这些年,看过的八股文少说也有上千篇,还从没见过两篇一模一样的呢!

“小子,你这话未免过于夸大了吧?”

“今天你要是不说出个子丑寅卯来,咱定要告到你们县教谕那里,革了你的功名!”

朱兴听到这老头的威胁,心理也有了几分怒意。

文人之间有点口角实属正常,但这动不动就要革除人的功名,那可是生死大敌了。

“这位老前辈,如若在下说的有道理,您老又当如何?”

“小友,你觉得老夫该如何?”

“必须当众赔礼道歉!”

“赔礼道歉?”

老朱突然听到这话,直接被这混小子给气笑了。

“好!”

“如果你能说出道理来,咱就给你赔礼道歉!”

“但如果你说不出,啧啧……”

朱兴接过老朱的话题道。

“那我就去教谕那里,自请革去功名!”

“好小子!”

“有种!”

尽管老朱不喜眼前这个狂妄自大的小子,但听了他这番话,也不得不在心里暗赞一声有胆气。

朱兴在跟老朱敲定了赌约后,其他同县的考生都起哄叫好,唯有田友德站了出来,挡在了朱兴和朱元璋中间。

“这位前辈见谅,我这位好友年轻识浅,不过是玩笑之言,千万莫要当真……”

田友德朝着朱元璋深深一躬后,又转头看向朱兴,一个劲儿的给他挤眉弄眼。

“朱案首,咱们贡院也看过了,该回去准备过两日的考试了,就不要在此地浪费时间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