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章 少主,您到底看上大明哪了?(1 / 2)朱元璋:海盗头子竟是咱大孙?首页

紫禁城乾清宫。

朱元璋御桌上摆放着厚厚的几摞奏疏,他头都不用抬,就能准确的拿下一份奏疏,却又能保证不将整摞的奏疏碰倒。

在批阅过后,还能依照六部职责的划分,准确无误的扔到其相应的位置上。

整个流程如行云流水般顺滑,却又熟练的让人心疼。

朱元璋在废掉丞相制度,裁撤中书省后,就将大明的军政大权全都抓在手里。

但朱元璋不是无脑的抓权,他敢抓权也敢负责。

虽说没了中书省的辅助,但老朱个人的精力超级旺盛。

据说,他每天光是处理奏疏就多达几百份,处理的大事小情更是多大上千件。

可以说,在勤政这一点上,老朱已经做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别说前不见古人了,就是后边的来者也罕有能与其比肩者。

但这种事也就他这个超级猛人能干,等他去世后朱允炆继位,直接就在皇宫里立了个内阁协助处理朝政。

至于朱棣那个大反贼,更是将内阁制度发扬光大,最终确立为一项延续了几百年的制度。

朱元璋在批阅了几十分奏疏后,突然被一份奏疏气到手都哆嗦。

“请立储君疏……”

老朱对着奏疏就是破口大骂。

“咱大儿才死几个月,尔等忘恩负义之徒就鼓噪重立储君,真是罪该万死!”

“来人,把这人交付锦衣卫,查查可否有同党!”

一个老太监闻言立马赶过来,从桌子上拿起奏疏就往外走。

然而,老太监走了没几步,就被老朱给叫住了。

“算了!”

“咱对这陈伯颜有点印象,是个年轻御史,应该只是吃饱了撑的,不像是有人指使。”

老太监闻言,又将奏疏放在桌子上,然后继续藏身于宫殿的廊柱后边,仿佛从未出现过一般。

老朱在老太监下去后,坐在龙椅上发了一会儿呆。

虽然他不愿意承认爱子已死,但这毕竟已是事实。

作为未亡人,他也确实该为大明重新确立一位储君了。

老朱想到此处,从桌子上抽出一份空白的奏疏,酝酿许久这才提笔写下一行字。

“国家建储礼从长嫡,天下之本在焉,今有皇孙允炆至诚至孝……”

老朱写完之后,自己看了一遍,总觉得差点意思,想找人润色下。

“来人,传礼部尚书!”

不多时,礼部尚书赵勉进宫觐见。

老朱手里攥着册封皇太孙的圣旨,并没有第一时间聊册封皇太孙诏书之事,而是有一搭没一搭的跟赵勉闲聊了几句。

“赵勉,咱记得快到了应天府院试的日子了吧?”

所谓院试,即秀才试。

通过院试之人即可获得秀才功名,成为大明的生员。

虽说像院试这等小事,一般皇帝不屑于过问。

但老朱可不是一般的皇帝,别说是应天府的院试了,就是皇宫门口死只猫,他都得过问几句。

“回禀皇上,院试已经安排妥当,只等陛下钦点考官,并择日开启贡院。”

老朱闻言点点头道。

“考官之事你看着安排吧,报上来让咱过过目即可。”

“至于考题嘛……”

老朱略作停顿的说道。

“今年的考题咱亲自出,等考试那天在派人送过去。”

赵勉闻言立马山呼皇上圣明,同时心底也暗暗松了一口气。

虽说皇帝亲自出考题,摆明了对底下官员的不信任。但这样一来,他们这些当官的也少了一份责任。

如果再出现考题泄露之事,皇帝就算发怒,也怪不到他们头上。

老朱敲定完院试之事,这才走下龙椅,貌似无意的走到赵勉身边,刷的抽出圣旨塞到赵勉的手里。

“帮咱润色下。”

赵勉一看里边的内容,差点吓得当场暴毙。

苍天啊!

这竟然是册封皇太孙的圣旨!

我赵勉何德何能,竟然能有此殊荣!

老朱看到赵勉脸上震撼的表情,立马板着脸说道。

“这上边的内容,不许透露出去一个字!”

“是!”

“臣遵旨,臣保证连发妻都不说!”

朱元璋听到赵勉这般保证,这才不耐烦的摆摆手。

“去吧!”

“咱会派锦衣卫盯着你!”

赵勉听到最后一句话,吓得心脏都偷停半拍。

有那么一瞬间,他都想回头推了这事了。可一想到这泼天的功劳,他又强行忍住了。

锦衣卫就锦衣卫吧,只要能把这功劳坐实喽,以后咱老赵家至少能富贵三代!

老朱在送走礼部尚书赵勉后,又再次埋首于案牍之中。

“松江知府吴应心谨奏。”

“松江府于本月十七日遇海寇突袭,臣虽率松江府军民拼死抵抗,亦不敌海寇之火器。但海寇见臣等准备充分,且抗敌之心甚坚,亦不敢深入腹地。”

“在经过数轮鏖战后,贼众见无机可趁,火烧青龙镇民屋数十间即扬长而去。”

“臣等追之不上,遂使海寇扬长而去。”

“臣剿贼不利,有负圣恩,恳请陛下治臣知罪,允臣戴罪立功,俟海寇再袭一雪前耻!”

如果朱兴看到这份奏疏,一定会惊叹松江知府吴应心的高妙。

一边拿着海商们的孝敬,一边立着抗击海寇的功劳,一边小小的给自己制造点罪名,委婉的推掉升官之事。

这特么是一鱼三吃啊!

朱元璋虽然不知道松江府的猫腻,但依然觉得不对劲,却又说不出哪里不对来。

他记得这吴应心乃两榜进士出身,是地地道道的文官,哪来的胆子跟海寇叫板?

但一想到这是他颁下圣旨后的第一份奏报,而且是第一个敢正面海寇的文官,他也就捏鼻子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