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01章 法国人的恐吓(1 / 2)晚清第一枭雄首页

吴捷向各国外交官允诺,将在上海建立一个高效廉洁、鼓励工商业的政府。又说要采用共和政体,大步向文明国家迈进。

这不禁让在场的外交官心生憧憬。

满清咸丰皇帝是一个思想异常顽固的人,列强无法与之展开平等对话。在封建专制政体下,咸丰说一不二,满清与列强也毫无互利合作的可能。

本文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欢迎下载app免费阅读。

传统华夏以天朝上国自居,实施朝贡外交体系,毫无近代外交概念。在清朝皇帝眼里,外国要么属于藩属,要么属于蛮夷,怎么可能与之平等对话呢?

乾隆、嘉庆年间,英国两次遣使来华请求通商。满清政府误认为英国是来进贡的,又因为对方不肯下跪,两次都不欢而散。

乾隆、嘉庆两帝虽然不懂近代外交,毕竟还亲自接见了英国使臣,即1792年的马戛尔尼、1816年的阿美士德伯爵。

马戛尔尼访华时,清朝国力正处于巅峰状态。但马戛尔尼见多识广,从骄奢淫逸的官僚阶层、穷困不堪的农民阶层、落后的科学、军队中看出了康乾盛世背后的隐忧。

他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家就像是一艘陈旧而又古怪的战舰,即使不会立即沉没,最终也会在海岸上粉身碎骨。”

1840年,英国人果真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打得清军毫无招架之力。从此之后,满清皇帝天朝上国之梦开始破碎。

乾隆、嘉庆还有些许自信,敢于接见洋人。道光、咸丰皇帝都很惧怕洋人,从来不敢接见洋人。

道光帝不愿接见外国公使,反而让地方督抚处理外交事务,导致清朝在对外事务上非常被动。地方督抚也有样学样,譬如两江总督便把外交事务推给上海道台。一国外交大权,竟交给一个地方官员办理,实在是滑天下之大稽。

咸丰从道光帝手中接过帝位时,只有二十出头。年轻人本该思想开明,咸丰帝却异常顽固,拒绝接见洋人,对外国大使当面呈递国书一事非常抗拒。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英法联军已经攻占大沽口,逼近京师。咸丰最关心的不是割地赔款,却是要想方设法阻止外国人进京,从而避免接见洋人。

塔读小说app,完全开源免费的网文小说网站

他刚愎自用,宁肯与英法联军决裂,也不愿让洋人当面向他呈递国书,使战局逐渐恶化。

英法联军攻入京师,火烧圆明园。咸丰逃往热河,留下弟弟奕?与洋人议和。

咸丰对割地赔款等条款都没有异议,却还是纠结于洋人要当面呈递国书这个问题。他表示如果洋人执意当面呈递国书,他将坚决不回京师。

日后,咸丰果真在热河行宫去世,至死没有接见洋人。《天津条约赋予欧美各国在京城建立外交机构的权力,清廷以同治帝年幼为理由,竭力阻止洋人晋见同治帝。

历史上,直至1873年,同治帝年满十八岁,才在紫禁城紫光阁内接见了日本外务大臣副岛种臣,以及俄国、美国、英国、法国、荷兰等国的驻华公使。

这样一个顽固、落后的封建专制政府,是不可能主动与列强展开紧密合作的。这一点,早已在各国外交官中取得了共识。

那么,复兴会是否值得各国与之合作呢?毫无疑问,与满清政府相比,复兴会有着太多的优点。她主张共和,鼓励工商业,对洋人抱以友好的态度,主张以开放的姿态融入世界。

这些优点,外交官们从复兴会的宣传品上读到过,也从商人口口相传中取得了印证。

中下层的洋人对复兴会持以同情的态度,主张与复兴会交好。在复兴会治下,青年朝气蓬勃,百姓安居乐业,新式工商业蓬勃发展。不少洋商与中兴公司开展贸易,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最起码,在上海的洋人群体中,支持复兴会的人明显多于支持满清政府的人。特别是,不少商人与中兴公司关系紧密,他们尤其欢迎复兴会取代满清官府。

塔读小说app,完全开源免费的网文小说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