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六章:“划时代”的厘金税(1 / 2)崇祯:拯救大明从刷副本开始首页

商定了相关安排,朱由检这才看向桑弘羊,示意他继续往下说。

“其次,臣以为,只要盐政稍加整顿,纵然不能收足应尽之数额,便是恢复到神宗时期,也足以弥补削减三饷的影响。此外,臣还有一策可供陛下斟酌。”

“爱卿只管畅所欲言。”朱由检倒是没有太多顾忌。毕竟,和亡国比起来,些微反抗和他这个君王的名声确实没有那么重要。

“臣以为,朝廷可在京畿、长江、珠江等水陆要道设立一个机构,每百里一处,行人不收,粮食不收,专收过路商税,税率可定为一厘,奢侈用品、非民生用品者,可酌情增加。据臣所知,如今江河两岸,京畿四周,往来驱驰的商队何止万千?商人往来贸易,其利丰厚,区区一厘之税收,于彼等不过九牛一毛,然朝廷聚沙成塔,便可多出数百万两的收入。然此举似有违祖制,故臣言尚需陛下斟酌。”

话音落下,殿内一片死寂,内阁诸人彼此对视,各自眼前一亮的同时集体陷入了沉默。

这……感觉有点类似后世高速的收费站啊。朱由检默默的在心里念叨了一句。

对于桑弘羊所说的这项政策,他还是比较认可的。

考虑到大明民众尤其是这帮豪门大族的消费能力,如果当真能按桑弘羊的说法抽税的话,别说数百万两,就算是上千万两也未必没有可能。

朱由检其实并不知道,在历史上,这项政策有个专门的名字,叫做厘金税。

在原本的历史时空当中,厘金税最早出现在清代咸丰三年,是清代政府为了筹措镇压太平天国的军饷而新征的税种。在整个江南被太平天国搅得地覆天翻、江南财税无法供应朝廷之时,正是厘金税撑起了清朝的财政,让清政府得以度过了最危险的几年,从而坚持到了和洋人合作对太平天国展开反攻的时候。而再往后,有了海关税收的支撑,再不济还有洋人可以贷款,满清的财政就再也没有出现过大规模的危机。

两百年后的清朝可以,现在的大明自然也可以。

据后世史料记载,清朝同治三年,厘金税一年可以达到一千三百六十万两,同治朝的最高纪录更是达到过将近两千万的天文数字。而这项税种的最高收入记录,出现在清代灭亡前夕,宣统三年的厘金税竟然破纪录的达到了四千三百万两。

这个数字是个什么概念呢,崇祯皇帝凭借着四百万两的财政年收入,在明末这个风雨飘摇的政局下支撑了十七年。如果让他把十年的财政收入汇集到一年,那真是用钱砸都能把农民军给砸死。

当然了,清末厘金税之所以能有这么爆发式的增长,其中相当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因为清政府在执行这项政策的时候继承了封建王朝横征暴敛的本色,弄出了“十里一卡,二十里一局”,满清有八旗和绿营作为军事基本盘敢这么玩,朱由检可没有这么大的勇气冒天下之大不韪,桑弘羊就更不会提这种没有操作可行性的建议了。

按照他的设想,应该是五十里一巡哨,一百里一局。当然,如果反抗实在是过于激烈,放宽到一百里一巡哨、二百里一局也不是不能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