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九章 为大宋的名臣名将铺路(1 / 2)穿越宋仁宗 不做仁君做暴君首页

晏殊闻言,面色焦急高声道:“陛下,万万不可,监察官员是都察院之责,不可再立机构监察文武百官啊!”

吕夷简闻言连忙走出班列,他知道自己也不能继续明哲保身了。

皇这是要拿整个士大夫阶层开刀啊!

“陛下,此事关系重大,微臣认为应该仔细商议,恳请陛下收回成命!”

其他大臣纷纷效仿。

“恳请陛下收回成命!”

赵祯俯视着满朝文武,威严的目光一一扫过重臣,最后定睛落在晏殊身。

“晏卿,这次睿王伙同王岭、赵仓行谋逆弑君之举,都察院可有发现?”

紧接着。

他冰冷的目光扫向殿中的几个都察院大臣。

“还是说,都察院知情不报,或是其中也有参与者?”

几个都察院大臣闻言,吓得魂飞魄散,跪拜在地。

刚有睿王、王岭、赵仓满门抄斩,就算被判失职,他们也不敢和谋反之事有一点牵扯。

“陛下,臣等绝不知情,望陛下明鉴啊!”

赵祯转头盯着晏殊,冷冷的道:“造反谋逆这么大的事,都察院竟然毫不知情,你觉得其发挥作用了吗?”

“还是你觉得朕的安危并不重要啊?”

晏殊闻言一震,“臣不敢!可是......”

赵祯一甩袖子,打断了晏殊的话。

“朕意已决,勿需多言!”

晏殊见赵祯这么坚决,加之此次谋逆之事确实非比寻常,只能无奈叹气,退回朝班。

其他大臣见状,只能偃旗息鼓,默不作声。

自此,锦衣卫开始正式登大宋的舞台。

其赫赫凶名,令贪官、奸臣闻风丧胆。

赵祯微眯着眼,看着下面静立的文武大臣,他要趁这次机会革除朝堂中的腐朽不作为的大臣,慢慢的换成忠君能臣之士。

换一批不够,还要再杀一批,就看哪个不长眼的伸脖子出来挨宰了。

“刚才枢密使张耆请罪,朕觉得此次事件非他一人之过,现对朝中大臣的职务进行一些调整。”

他转头看向身边的太监。

“宣读诏书!”

“遵旨!”

满朝文武闻言俱都一震,竖着耳朵。

他们早就意识到皇帝亲政后会对朝堂进行换血,只是不知道陛下打算怎么调整。

而且,陛下在这个时机进行人事变动,想必就算变化再大也没人敢有异议了。

毕竟发生王爷和朝中大臣勾结谋反之事,没人会在当下出声反对陛下了。

太监拿出一份诏书,尖锐的声音高声宣读道。

“......参知政事陈尧佐外放知永兴军,参知政事晏殊外放知亳州,枢密使张耆外放知陈州,枢密副使夏竦外放知颍州,枢密副使范雍知陕州,枢密副使赵稹知河中府,......”

宋朝实行的是州、县二级制。

府、军、监是与州平级的。

府虽与州平级,但政治地位高一点。

比如京都汴京为开封府。

军为军事重镇,监一般设在物质丰富的地区。

而知州(府、军、监)就是地方的行政长官。

随着太监的高声宣读,一位位重臣的名字出现在诏书中。

被念到名字的大臣俱都面色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