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33、内幕(1 / 2)三国雄儿传首页

忙完第一阶段的礼节事情,上任的姜绍就开始熟悉郡府情况和内部人事。

主要是认识郡丞佐官还有郡功曹之外的各曹掾史,然后按照常规流程开始处理紧要公文和诉讼案件。

其中征收赋税钱粮一事,是首要大事,也是郡府的主要业务和朝廷年度考绩的大头。

姜绍先召集武阳县官吏和郡中缙绅、耆老等士民代表议事,阐明大义、敲定细节,先抓住武阳县这一重点来推动犍为郡赋税钱粮征收工作的全面铺开。

这武阳县乃郡治所在这些日子在他走访看来,郡中大多数士民家底还是比较殷实的,征收的难度并不大,只要加快征收速度,把前段时间郡中落下的进度补回来就好了。

同时他还下发郡府公文给南安、僰道、牛鞞、资中等四县,定下日期期限,让四县令长按照年度更定的田册版籍,加快各自辖区的赋税钱粮征收速度。

日常处理政务之余,姜绍也留心军务。

自己带来的六百部曲不算多,城中原有的兵营营房空间腾挪一下也就能驻兵了。

侯大目、李毅二人除了日常带兵、校场出操外,奉姜绍军令也开始接触犍为的郡县兵和收集有关犍为境内群盗的消息。

据他们回报,这犍为的郡县兵有近两千人,分散驻扎在五县辖区,战力一般。

过去两年也剿过几次匪寇,但收效不大,只消灭了几支小股匪寇,对最大一股唤作“三将”的匪寇无能为力。

有一次中了埋伏、作战失利,反倒折损了一名军侯和三名屯长,至此官兵畏寇如虎,不敢再提起进山剿匪的事情。

幸好这些匪寇势力还没壮大到能够攻城略地的地步,虽然有劫道、抢掠、劫质等恶性事件发生,但各县都有郡县兵驻守,加上乡间豪强聚民备寇,这地方局势还不至于彻底糜烂。

除了侯、李二人,何攀这些日子也很忙碌。

他作为新太守的心腹,颇为几分“狗头军师”的意味在,在与前任交接政务之后就游走郡府各曹之间,打探虚实、分析情报,从私下的途径帮姜绍摸清楚这犍为郡的水到底有多深。

郡府内室。

身着常服的姜绍与何攀相对而坐,何攀正低声向他汇报这些日子他了解到的郡府内情。

原来这郡府在前任王太守病重之后就分成郡丞李旸、功曹唐玉两个派系,二人一老一少,互相不对付,各自拉拢朋党分庭抗礼,郡府之内矛盾日增。

前任王太守自觉时日无多,郡中事事还需仰仗他们,干脆也不制止,任由他们去明争暗斗,自己置身事外,只等着新太守来接手处理这个烂摊子。

听何攀说到这里,姜绍不禁摇了摇头。

虽然经过一开始与郡丞李旸的接触,他也能感受到郡府之内一些不寻常的迹象,但没想到局势已经乱到这种地步,他不由苦笑道:

“看来这犍为郡还真是跟如今的朝廷一样内外交困啊原本只道这剿灭匪寇最难办,没想到郡府之内同样有个烂摊子等着收拾。”

“不过还好,这王太守多少还懂了点制衡之术,不至于让我这个新太守变成注画诺、但坐啸的傀儡。惠兴何攀字,你就一个一个说吧!”

已经进入“狗头军师”角色的何攀点点头,没有客气,径直说道:

“就先从郡丞李旸说起吧。他是个积年老吏,在蜀中多个郡县任职过,入职犍为郡丞已有三四年,在王太守病重之后就一直由他代理郡中事务。”

“此人年纪较大,听说颇为贪权,得以掌握郡府大权后就一直紧抓着不放,私底下风评不佳,郡中有士民说他结党营私、包庇不法的事情,攀暂时还没有去求证。”

姜绍听何攀介绍完郡丞李旸的情况,没有开口,先结合这些日子的观察在自家脑海中进行综合评估,才恩了一声,又问道:

“功曹唐玉唐伯琥的情报呢,这个人又怎么样?”

“功曹唐玉,出身郡中大姓唐家,小时候放荡不羁,等长大一些才认真求学,在郡学中显露才华,名气渐渐也被全郡士民知道。前任王太守在任上听说他的才名后,亲自下令将他辟为功曹,对他颇为信用。”

姜绍闻言若有所思,伸出手指不间断地敲击着面前的案面,过了一会儿才说道:

“这唐伯琥既是前任太守辟除,又与代理郡中的郡丞李旸不合,按理说王太守病重不能理事后,他在郡府就失了依仗,寻常人当是趋利避害,及时卸职抽身。他倒好,不仅不请辞,还要继续跟李旸斗下去,说他背后没有其他依仗,某却是不信的。”

“确实如此。唐伯琥的父亲唐定曾经在朝为官,后来坐罪返乡,一直没有复起,但听说唐家在朝中仍有一些亲朋故交在,,,或许唐家一开始就提前从朝中得知了一些内部消息,才会有恃无恐,选择在新、故太守交接之际,继续在郡中任职,准备伺机而动。”

姜绍敲击的手指骤然停下,他盯着何攀说道:

“你的意思是,那唐伯琥提前获知朝中消息,知道了我的名气背景,又以为我是个军中武人,思虑简单、爱憎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