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况,李景隆知道朱允炆对他的那些藩王叔叔们的忌惮,也知道他在无时无刻不想着削藩,肯定不会放过这个难得的机会。
有朱桂假传圣旨这个神仙也跑不了的罪名,再加上肯定会支持他的朱允炆,李景隆知道,自己报复朱桂的时候终于来了。
于是,李景隆不再客气,稍微整理了一下思路,便向朱允炆拱了拱手,换上了一副十分为难的表情,轻轻地叹了一口气,道:“圣人云:疏不间亲。按照道理来说,臣作为一个外戚,是不能在太孙跟前说那些宗室藩王们的坏话的。
但是,自古以来,为人臣者,应当以忠心为第一要义,其他的事情跟忠心比起来就都是细枝末节了。
太孙乃是大明王朝的储君,我等除了要忠于陛下之外,自然还要忠于太孙。
故,今天臣就冒一冒天下之大不韪,来给殿下讲一讲臣所了解的肃王。
臣以为,肃王殿下面貌虽然恭敬,对陛下和太孙都是尊重有加。但是他的内心确实胸有丘壑,深不可测。
而且,此人自负其才,虽然待人很谦和,但是眼光很高,一般人很难入他的法眼。
臣说一句犯忌讳的话,还望太孙不要见怪。那就是根据臣的观察,在目前的大明朝,能让肃王殿下服气的人,估计也就只有当今的皇上。
除了皇上之外,肃王殿下的心里是不服任何人的,包括太孙在内。
而且,肃王殿下此人明显志向远大,之前为了发展自己的实力,不惜擅自改动陛下亲自制定的制度,现在又为了打胜仗,为了抢地盘,连假传圣旨的事情都敢干。
这就足以看出,他扩张自己实力和地盘的野心是多么的大,多么的急切。
由此观之,肃王根本就不想当一个安安稳稳度过一生的藩王,在陛下死后,他必定不甘于人下,将来能做出什么事来,真的就很难说了。”
不得不说,李景隆这个人虽然比较操蛋一点,但确实是个搞政治的天才,一番话犹如刀子一样,一刀一刀地扎进了朱允炆的心里。
确实,肃王朱桂自从就藩以后,表现得实在是太过于积极了,前期为了扩张自己的实力,不惜擅自改动皇爷爷制定的军户制度,硬是弄了一个什么雇佣制。
当时他的辩解是为了尽快地解决肃藩的粮食问题,以免给朝廷造成巨大的负担。
坦白来说,之前朝廷向肃藩运送粮食负担和消耗确实是很大的,肃藩远在西北,跟此时大明的东南产粮地距离最远,运送过去一万石粮食,路上不知道要消耗几万石。
甚至那些贪图开中法之利益的商人们都不愿意去肃藩运粮食,可见向那一带运粮有多么的艰难。
自从朱桂改变了肃藩原有的制度之后,倒还真是没有再向朝廷伸手要一石粮食,大大减轻了朝廷的负担,所以,朝廷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由着他自己在肃藩瞎折腾了,反正是西北边缘之地,他就算是把那里的制度都改了,对大明朝的影响也不是太大。
但是,没想到这个肃王朱桂根本不满足于此,在解决了粮食问题之后,又接连发兵消灭了青海蒙古部和沙洲蒙古部落,将这些地方全都纳入了自己的地盘,胳膊整整地粗了一圈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