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序?红楼史(1 / 2)红楼之簪缨贵族首页

元末繁乱渐起,蟒蛟相杂,龙蛇起陆。

太祖本金陵布衣,天授智勇,有聪明神武之资,可纬武经文,又抱济世安民之志。

乘势应运,自起东南,豪杰景从,十五载兵戈,戡乱摧强,终奄奠海宇,成就大乾神武帝业!

惩元政废弛,治尚严峻,礼致耆儒,考礼定乐,昭揭经义,尊崇正学,加恩胜国,澄清吏治。

后赏封群臣,四王八公皆出于此。

武定祸乱,文致太平,太祖实身兼之。

汉唐宋诸君诚有所未及也,乃英武伟烈之主,非寻常帝王可比。

神武二年,仰天朝之威,遣使联密斯儿、阿拉伯满觊、西洋琐里等诸国,广开海路,开津门、苏杭、闽宁等二十四处通商行在。

三年,平元朝余孽,北方大漠既定,又平柔然、楼兰等西域诸国并异族。

五年,东南邻国占城、爪哇、暹罗、真腊诸番遣使奉表朝贡,并献其国土地山川图。

九年,安南、真腊、占城、苏门答腊、爪哇、湓亨、白花、三佛齐、渤泥等国奉表臣服,原尊宗主。

一十二年,春驾游扬州,查理盐税事务,当此时监造海防荣国公所在之贾家奉旨接驾;

秋南下粤海船司,审边贸来往一事,奉驾者都太尉王公也。

一十五年,江南浙省生“科举舞弊”一事,太祖亲察,接驾者为江南甄家也。

一十六年,闽航通运遇土司蛮夷侵占,帝大怒,欲御驾亲征。

当此时,丞相张齐道叩金砖染血,连上一十八封奏,劝谏帝勿亲征。

后,帝深触其诚,改坐镇后方,于江南甄家接驾也。

一十八年,帝体衰,忆往昔也,怀伤老臣,游扬、浙、闽、粤多处老臣退居之所,行在安于甄家。

二十年,帝立太子,为元后嫡长子,命其监国,自游江南,加恩林家一类清流世家,安士人之心,接驾者为甄家也。

二十一年,太子病逝,太祖采大学士之议,立太子之嫡子为皇太孙,又废丞相之职。

二十三年,太祖积劳而逝,葬孝陵,上谥曰:“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

太孙继位,诸藩不服,又逢太孙力主削藩,引天下惶恐不稳。

太宗时为藩王之长,驻守燕北之地,闻此而怒起,掀兵号天下,进金陵行清君侧之举。

太孙四年,太宗破京都,太孙自焚禁宫,时群臣簇太宗继位,订立年号永盛。

太宗性仁,免北地受清君之苦地三年岁赋,兴建乡县学库,教化乡间。

尤喜书法一道,曾摹王右亭之飞白体,独得兰亭七分神采笔韵,精草、楷、行三书当世者,唯太宗一人尔!

永盛四年七月,以安南不敬上国之名,灭安南国,寻溯史记,复名交趾,归乾统辖。

七年二月,以闽宁出发,南征罗刹,历三征,罗刹败退,奉乾为宗主国而事结。

八年,帝留墨宝于各路勋贵,群臣感泪,京师百姓传帝之仁名。

一十三年,六月,时左都御史杜宪上举奏折,告苏州刺史、扬州刺史、江南盐商之家——陆、卢两家,官商勾结,私昧盐引,哄抬盐价,逼民劳役私造野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