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百五十二章 驭权四术!(求订阅)(1 / 2)大秦嫡公子首页

秦落衡恭敬道:

“父皇并未犯什么错。”

“眼下的确群情激奋,但终究成不了大势,只要将最先的情况遏制住,等到后面情绪平复,自然就能一举平定。”

嬴政目光深邃的看着秦落衡。

澹澹道:“依你之言,当如何为之?”

秦落衡道:

“回父皇。”

“儿臣的确有一些个人见解。”

“百官这次声势浩大,意欲将我彻底排挤出朝堂,儿臣其实并不认为他们的需求有错,因为儿臣的确错了,但他们错就错在裹挟了朝政,而且还干预了朝廷运行。”

“假公济私!”

“不过朝臣的权力都来自父皇。”

“只要父皇不退让,朝臣其实奈何不了什么。”

“眼下楚地之事,在天下发酵,贵族、憧憬三代王政的人,对此是心有戚戚然,而底层黔首、佣耕以及部分隶臣,则是心神振奋,想大秦新政尽快推行到天下。”

“两者拥趸都不少。”

“但贵族、士人的数量,其实远小于黔首等。”

“他们只是把持了话语权,借着民意为由,试图颠倒黑白。”

“然三代以来,天下其实存在过很多的贵族,然大多数其实都没落了,这些落魄贵族跟士人,心中或许还存着对过往锦衣玉食生活的向往,但大多其实根本就没有体会过。”

“完全是一种空想。”

“这些人只是在嘴上说的厉害,一旦真的让其付诸行动,只怕会当即退缩,根本不敢有任何举动,但若是天下真的有变,这些人也会瞬间易帜,因而对于这些墙头草,我认为还是当拉拢为主。”

“他们的力量虽弱,但却是深在地方。”

“影响力并不小。”

“眼下朝臣的目光都在我身上,儿臣认为,当适当的压一下,然后重新对天下保持强硬,继续力推大秦本来之田政,有着楚地田政的影响力,定会引起六地贵族的恐慌和不安。”

“六地贵族本就游离于大秦之外。”

“他们本就不合法。”

“自然是在朝堂上得不到太多的支持,就算有,也只是借口让朝廷维稳,以安抚地方为由去阻止,断然不敢直接反对大秦的田政,只要父皇心意坚定,儿臣相信,朝臣一定会因此发生分化。”

“朝堂的官员并非都是坏人。”

“他们对大秦的律令很了解,也深刻知晓田令对天下的影响,而且这是父皇执意而为,敢真正劝阻的官员,并不会有多少,他们也会担心因为劝谏,而引得父皇不满。”

“最终为父皇冷落。”

“朝臣一旦有了分化,前面的势头势必会削弱,而在六地力推新田政,也给朝臣施加了重担,让他们没那么多心思,在于勾心斗角,争权夺利,也能让朝堂相对安稳。”

“只要不断转移注意力。”

“眼下的浩浩汤汤之势,根本就是徒有其表,等到百官都冷静下来,再审视这段所为,自会为自己做所感到心愧和害怕。”

闻言。

嬴政对此不置可否。

秦落衡的意思,他大抵是明白了。

就是冷处理。

压着事情,不让事情发酵,同时引出更令天下人关心的田政,因为田地关系着太多人和事,一旦确定在六地强推大秦原本的田政,势必会让朝臣分心在这上面,借此让弹劾之事偃旗息鼓。

然嬴政对这个想法并不满意。

因为秦落衡前面也说了,朝臣之中一定存在二心之人,这些人忌惮于他的威望,并不敢真的发作,却一直在背地搞小动作,试图让朝廷自我否定秦制秦政,而后归复到三代王政上。

这种人他容不下!

但秦落衡说的也没错。

朝臣很多都不明就里,有的甚至是完全忠于律法,秦落衡这次的确犯了法,所以触犯了众怒,引得很多朝臣弹劾,他们的举止其实并没有问题,只是被人加以利用了。

朝臣数百人。

如何甄别却是个大问题。

若是冤枉了一心为秦的臣子,只怕会让更多人寒心,也会让更多朝臣跟朝廷离心离德。

只是秦落衡这转移注意力,他实在没有什么兴趣。

固然。

用田政压下此事,看似的可以。

地方官吏跟田地牵涉很深,仅楚地一地,就有大半田地落到了贵族手中,其他地方恐也不遑多让。

而且这是只处理了楚地贵族,还没有查地方豪强跟官吏,若是全部都详查,只怕真正落到黔首手中的田地,各地不足一二成。

利益牵扯如此之大。

稍微处理不好,就可能反受其害。

到时六地定会大乱,各地官吏更是会阴奉阳违,导致各地怨声载道,这非是在解决问题,而是在引起更大问题。

想到这。

嬴政目光微凝。

他只是稍微一想,便能想到其中之事,秦落衡近来深受其扰,又岂会想不到这些?只怕这都是违心之说,他真正的想法是另外的,只是没有说出来罢了。

嬴政冷哼道:

“你有什么想法尽管说出来。”

“还有这种湖弄话,就不要再说了。”

“朕还没这么湖涂。”

秦落衡尴尬的笑了笑,拱手道:“父皇果然目光如炬,一眼便看出了儿臣的心思。”

“儿臣的确另有想法。”

“儿臣听过一句话,就是‘他打他的,我打我的’,朝臣就算闹得再凶,只要没有影响到最基础的民生,其实都只是逞了口头之快,对朝政根本没有什么影响。”

“只要朝廷坚定不为所动。”

“就算朝臣闹翻天,也难撼动大秦根基。”

“朝臣尽管弹劾,父皇只需不断加固大秦根基即可,而大秦的根基,在我看来,主要在四个方面。”

“一,军权!”

“二,剑柄!”

“三,钱袋子。”

“四,笔杆子。”

“书生造反,十年不成。”

“儒家可谓是其中典范,儒家之鼓噪生事,滋事发事,可谓是冠绝天下,但自古以来,无兵就注定成不了事。”

“而今天下兵马都归于父皇之手。”

“只要兵权不旁落,就算外界吵得沸反盈天,也始终动摇不了大秦的根基,大秦就是靠强大的军力一统的天下,也是靠强大的战力,才坐稳的天下。”

“大秦军队的领将是否可靠,是否是忠于父皇,忠于大秦,而且是不是会尽忠职守,是不是真按父皇所令行事,不过大秦的军制本就练兵跟打仗是两码事,除了那些威望极高的将领,儿臣相信军中并不会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