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6章 大夏纸贵(2 / 2)农门权相长成记首页

湖里镇的市集在镇中心,其中东街主要是商铺,而西街则主要是些摊贩,农家有些富余产品出来买卖的也都是在西街。

早市已经结束,西街上稀稀拉拉的有些人,苏清便直接到了东街,进了街角的一家书肆。

苏清这次来镇上,主要目的就是想了解下县试的情况,除了湖里学堂,这镇上唯一一家书肆也是必要的参考之地,时间合适她还得去县里看看。

就着原身的记忆和李夫子的考题,苏清觉得她主要的问题文言化,她总不能用白话文去答题吧。

至于诗词部分,实在憋不出来她就只能借鉴下了或者放弃掉,按出题的比例,就算诗词部分不答,通过县试的问题也不大,不过就是名次的问题。

另外苏清现在没有收入来源,对于一个已经独立很多年的人来说再向家人伸手要钱,她真心开不了口。

苏清思来想去,抄书便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也可以省下买书的费用,同时也能更好的巩固知识。

这年头也没什么版权的说法,苏清考虑着到时候她完全可以抄些书拿去卖,不过就是费些纸墨罢了。

苏清在现代也是从小练毛笔字的,她小学那会开始提倡素质教育,学校就办了很多兴趣班,苏清把能报的都报了一边,最后坚持下来的是书法和围棋。

这两样既不费力又不费钱,随便找个安安静静的地方就能完成,苏清很是满意,像跳舞啊篮球之类的看着就很累。

初中时语文老师是个老头子,对书法颇有研究,觉得苏清是个好苗子,跟着系统学了几年,直到苏清考入了大学。

进了大学后,在书法课上遇到的后来的研究生导师吴天宇吴老,颇得吴老的眼缘,一直对她很是照顾,苏清改学古代文献很大程度上也受到了吴老的影响。

苏清初时写的是小楷,跟着吴老之后,又写了几年行草。说不上是什么大家,但字迹总是工整的,胜任抄书的工作那是绰绰有余。

宋记书铺进门左侧是收银台,宋娘子见有人进来,赶忙从柜台走出来,见苏清摆了摆手,就又退了回去,苏清自己看着。

宋记书铺是湖里镇上唯一一家书肆,并不是很大,中间的矮柜台上放着笔墨纸砚。四边的书柜上放着书籍,主要是《百家姓》、《千字文》之类的开蒙读物和四书五经之类的基础类书籍,一看就是为湖里学堂服务的。

右边靠墙放着些桌凳,应是供人读书誊抄之用。这年头的书籍颇贵,像“百家姓”、“千字文”这样的开蒙书籍就要一两银子一册,四书之类的在二到三十两不等,五经就更贵了。苏清琢磨了下差不多就是千字一两钱,那话本倒是便宜些,二到五两不等。

看书就不一样的,就算在宋记看上一天,也才收二十文钱。也可在书店誊抄,抄两本就可以拿走一本,笔墨宋记也会提供,但不能外借。

这在经济上大大缓解了寒门子弟的压力。

这倒不仅是宋记的规矩,几乎大夏国所有大大小小的书肆都有这样的规定,究其原因,主要是读书人受人尊重,很多地方都为其大开方便之门。

苏清转了一圈,除了常见的一些书籍及其注书之外,还有些话本,相比前者而言,这些话本便旧了些。话本浅显易懂,很多学子闲着就会来书肆打发时间,原身就经常看这些话本。

至于注书就有点参差不齐了,除了对四书五经的注解书之外,还有几本算学和律法方面的,不过数量就相对少了。

苏清看过原身的书房,四书五经等基础的书籍以及相关的注书都有,还有几本陈旧的话本小说,她想再买些注解书以及算学和律法方面的书籍。

这几年的县试内容上,出现了不少算学和律法方面的题目,当然主流的还是墨义、贴经和策问。

县试是童生试的第一阶段,由知县主持,每年二月开考,考四至五场,黎明前点名入场,限当日交卷。

通过第一场,就算是通过县试可以参加知府主持的府试了。其他场次是否参加就是考生个人意愿了,大部分学子都会考完所有场次,一方面是想获得更好的名次,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增加考场的经验。

县试作为科举路上的第一场考试,在考试程度上都是基础而浅显的,在内容上就显得颇为丰富和繁杂了,而且带了很大的个人色彩。

在题型上,传统的有墨义、贴经、策问、诗赋和经义,算学和律法是近年新增的部分。

原身本来水平就一般,她参加的两次县试又有比较多的算学和律法题目,结果可想而知。

墨义是围绕经义及其注释所出的题型,包含了判断和简答题型,其中简答题一般四至五题,判断二三十题,是县试中篇幅最大的部分。

贴经则含了填空和默写题,题目从四书五经中选取,考生按要求答题,其中默写一般四至五题,填空一二十题,是仅次于墨义的部分。

策问即议论,依据考题,考生发表见解提出对策,这是整个考试中最难的部分也是最容易得到考官青睐的部分,一张卷子只出一题。有些考生仅仅凭着一篇好的策论就能获得“通”的评价。

诗赋需要考生有较高的文学素养,在县试府试这些低级别的考试中,一般是作为类似附加题的形式存在的,不过也像策论一样,容易出彩。

经义也是议论,不过要求从四书五经中选取论据,几乎没有自由发挥的空间,这几年考的比较少,像原身参加的两次就一次也没碰到经义题。

算学题只要求给出结果即可,纵观这几年的考题来看一般就二至三题,难度上来说也就是类似“鸡兔同笼”的程度。

律法题,则一般是给一个案子,考生给出判罚即可,一般一至二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