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四章 白浪屿(上推中,求追读)(1 / 2)我有一条沧龙分身首页

狄青和阿苗两人从没来过鹭岛。

有关这座海边名城的风情,两人只在网上看过旅游视频和风景图片,现在有机会亲身游览,都不免有些兴奋。

阿苗双手扶着船舷栏杆,踮起脚尖看着远处的岛屿,叽叽喳喳说着网上看到的消息,一会向狄青科普起鹭岛这个名字的来历,一会又计划着要去出名的美食店探店。

特别是有着百年历史的南普陀素食坊,和近几年兴起的湾岛夜市美食街两个地方,更是列为了必去的地点。

狄青虽然对美食兴趣一般,但看到阿苗这么开心,他也不由的有了几分期待。

钓船一路劈波斩浪,不一会驶入了鹭岛内湾,狄青在本岛附近的鼓浪屿找了个泊位,停好了钓艇,便与阿苗一起上了渡轮。

接下来的两天时间,阿苗拉着狄青跑遍了整个鹭岛的大街小巷,南普陀的香泥藏珍,人来人往的湾岛夜市,还有路边苍蝇小馆中的姜母鸭,鹭岛薄饼,烧肉粽...

两天一夜的美食之旅过去,回到钓船上的两人还有些意犹未尽,不过鹭岛的美食也吃的差不多了,是时候出发去白浪屿看看了。

在港口补充好了油料净水,又买了一些蔬菜水果,一切准备就绪后,两人驾驶着青苗号在黄昏的时候离开了鹭岛,顺着海岸线一路北上。

因为黄须鱼的习性,想要捕到它们,夜航是必需的前提条件。

黄须鱼是一种很奇特的鱼类,它们是海洋中最有时间观念的鱼类之一,一般只在晚上10点到1点30分这段时间内捕食,其他时间都藏在海底泥沙洞穴中休眠。

出洞的时间不会相差一秒,回巢也是如此准时。

它们的外形看起来有点像海鳗,长条状的鱼身披着一层细密的黄鳞,背部有三条黑色条纹,鱼唇两边各有一条几乎与身体等长的嫩黄鱼须,这也是它们名字的由来。

黄须鱼的体型比海鳗要小很多,目前为止人类捕到的最大纪录,出水重量是671克,除去粘液海水,实际重量只有600克左右,而一般的黄须鱼只能长到350-400克,连一斤重量都没有。

这种鱼的出售方式是按克计算,一克的市场售价在两万五千元左右,几乎是黄金的100倍,但实际交易一般都会溢价30%以上。

也就是说,只要捕到一条一般大小的,就能进账上一千万,而且还有价无市。

从古至今就没有渔夫能抵抗这种价格,经过持续上千年的疯狂捕捞,黄须鱼如今已在沿海一带绝迹。

上一次听到黄须鱼的消息,还是六年前狄青刚刚拿到父亲留下的小破船,准备成为专职渔夫的时候,那条黄须鱼的捕捞点正是白浪屿。

希望这次运气好一点吧...

两人驾着钓船离港不久,天边最后一丝夕阳光就消失在海面上,后方的鹭岛市被涌起暮色所掩盖。

阿苗点亮了船灯,配合雷达反馈的信息,在昏暗的海面上航行,不一会便穿过了金门县岛和大橙岛之间的海峡水道,离开了鹭岛较为安全的海域。

9点32分,钓船越过海湾,驶入草铺半岛区域。

只见昏暗的夜色中,一座灯光璀璨的吊索大桥自半岛沿岸而起,横架在海面上空,蜿蜒探入外海深处,一直延伸到视线尽头。

“阿青!你看你看,湾岛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