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卫指挥使,卫旸的心腹。
卫旸……
章夕樱无声喃喃,仰头望着面前仅一墙之隔的铜雀台。
铜雀台乃当年乾宁帝龙潜时期,为他的太子妃所筑的殿宇,就在东宫里头。一代代传下来,便成了太子妃的寝宫。
可到了卫旸这一代,住在里头的,却从来不是太子妃。
章夕樱不自觉咬紧了唇。
小的时候,她不常进宫,对卫旸的全部印象,也都停留在筵席间遥遥的一瞥,以及姐姐和兄长口中的“冷漠、无情,是个没有良心的白眼狼”。
她很是不喜。
尤其当姐姐因为他,被父亲送走后,她就愈发对他有意见,听见他的名儿,都会反胃。宫里的筵席,她也是能推则推。直到五年前那场中秋宫宴,姑母在帖子上明确写了她的名字,她才不得不去。
那晚赴宴的人尤其多,宫里人手都快调派不开。
她不慎与母亲走散,焦急地在御花园转了好几圈,弄得满身狼狈,却还是出不去。
也就是在那时候,她遇见了卫旸。
金尊玉贵的太子,举手投足都是一段风雅,信步从月色竹林间走来。细细的孟宗竹叶笼罩在他身上,明净的面容蒙上一抹淡淡的青碧,愈发衬得他高洁清贵,宛若谪仙。
她不由多看了两眼,原以为不会被发现,不想卫旸竟抬起头,冲她一笑,“怎的跑这儿来了?”
声音敲金戛玉,煞为好听。
眼神再温柔一些,月亮都会融化,虽只有一瞬,也足以叫人倾心。
她一不留神,便呆住了,低头胡乱行了个礼,落荒而逃。宫宴结束回去家中,她还恍惚了好几天。时而欢喜,时而忧愁,恨自己不争气,为何要走?
便是到了现在,她也甚是后悔,只不过悔的是另一件事——
倘若那时候没走,她应该就会看见,从自己身后走来的元姑娘;也会知道,那时候元姑娘刚回宫,对宫中的一切都还陌生,不小心迷了路,卫旸是专程出来找她的。
如此,自己应当就不会平白为他蹉跎这些年吧?
就像三年前,她要是知道,自己无意间瞧见的卫旸画作,那画了一半的红衣女子,其实就是及笄那日的元姑娘,她就不会傻乎乎地以为卫旸喜欢红色,更不会特特穿一身红,故意往他怀里撞。
丢了贵女最后的矜持不说,还被他毫不留情地推开,只得一句冷冰冰的:“章姑娘请自重。”
如果,如果……
可惜,这世上没有如果。
就像她没法再忘记卫旸,也没法忽略他们兄妹之间的一切。她也知道自己这飞醋吃得有多可笑,可是没办法,他看向那丫头的眼神,实在算不得清白。
恐怕连卫旸自己都不知道。
后来事实也证明,女人的直觉有多可怕。
那日得知真相,她正在屋里插花,剪子一个不慎剪到了手,殷血汩汩往外淌,染红了梅瓶里那支纯白的山茶。丫鬟们吓白了脸,她却似感觉不到疼,呆呆坐在那,一动不动。
鬼迷心窍,也只在一念之间。
迎娶太子妃的消息,是她散出去的。趁卫旸不在搬进东宫,堂而皇之地担上“太子妃”的名,也是借了姑母的力,包括后来的滴血验亲,假意落水……
甚至还有那些书信。
姑母为了更好地控制那丫头,封锁了所有消息,还截下了她写给卫旸的信。自己也正好利用这机会,找人模仿卫旸的字迹,捏造了那两封手书,自导自演了这么一出“护妻心切”的戏码。
为了他,自己当真是豁出去了。
可纵使如此,她还是进不了铜雀台。
就像这么多年,自己从未入过他的眼一样。
坐实了冒充皇嗣之罪,那丫头早就只剩死路一条。卫旸那么聪明,难道不知道,这个时候同她划清界限、明哲保身才是明智之举?况且他不一直都是这样的人吗,怎的这次……
千里奔袭,还冒着被弹劾的危险领兵无诏回京。
就为了这样一个累赘……
拳头在袖底捏得“咯咯”响,章夕樱双唇抿成一条直线。眸子在积雪映衬下,色泽格外深浓,仿佛看不见月星的极夜,寒意丝丝入骨。
正这时,书房方向忽然传来一阵争吵。那儿是东宫的禁地,除了卫旸,没人能进去。
章夕樱狐疑地折起眉心,看了蕊初一眼。
蕊初福了福身,碎步过去打探,很快便领回来一个惊慌失措的小内侍,“你个猴崽儿,生了几个胆,竟敢擅闯书房?仔细太子殿下回来,揭了你的皮!”
小内侍没经历过什么风浪,不经吓,才听这么一句就“噗通”跪在地上,磕起响头,“冤枉!奴才冤枉!元姑娘突发高热,病倒了,奴才不过是奉命前来传话,当真没有要闯书房的意思。”
“元姑娘病了?”章夕樱惊诧地看向铜雀台,指尖下意识捏着袖口摩挲,若有所思。
小内侍还在竹筒倒豆子般喋喋求饶,她已换上温旭的笑,“起来吧,地上怪冷的。你也是爱主心切,才会办错事。殿下宅心仁厚,是不会责怪你的。”
说着,她眼尾余光又斜斜飘出,“不过殿下现在还没回宫,等他回来,我便帮你转达。想来铜雀台现在也忙成一锅粥,你也赶紧回,莫要再这耽搁了。”
小内侍如释重负般长长松出一口气,得亏有章二姑娘在,否则还不知自己会怎么死呢。这么体意人,难怪殿下喜欢。
于是他欢喜地应了个“是”,提着袍子颠颠跑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