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98章 一个宫妃的命运(3)(1 / 2)最佳咸鱼翻身系统首页

蔺箫强制附了戚姬的体,戚姬还要抗议,蔺箫艳丽的控制了她,就开始查她的家族恨她的历史。

戚姬人本名:戚懿,山东定陶人,汉高祖之爱妃,赵王刘如意之母。

戚夫人是中国历史上出身最卑微的后妃之一。

刘邦和项羽大战时,途径山东定陶,遇见戚夫人。

戚夫人擅跳“翘袖折腰”之舞,是当时的歌舞名家。

刘邦对她十分宠爱,因觉戚夫人儿子刘如意更像自己,而屡次欲废太子刘盈,改立刘如意。

因此戚夫人被吕后嫉恨。

为什么为刘邦生下皇三子刘如意的戚姬被吕太后做成了人彘,而为刘邦生下了皇四子刘恒的薄姬却被吕太后放出皇宫去代国做王太后?

为什么为有色而被刘邦纳入后宫的薄姬,竟在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都没被好酒及色的刘邦临幸?

为何时为汉孝惠帝的刘盈要保护竞争对手刘如意,为何刘盈知道人彘的真实身份便大哭起来,并且卧病一年有余?

为何刘邦的戚姬和项羽的虞姬都是文艺才女?这是一种自然巧合,还是一种人为筛选的巧合?

史记和汉书中的楚汉故事读多了,难免会胡思乱想起来。

当上边这些问题,一个个地在我脑海中出现,蔺箫忍不住把两书中的一些原本可能并不相关的细节串联在一起,从而拼出吕后、戚姬、薄姬、虞姬之间可能存在的一些故事。

刘邦和发妻吕雉原本极其相爱,刘邦迎娶吕雉以后,性情大变。刘邦迎娶吕雉之前,怎么看怎么像一个游手好闲且好吃懒做的二世祖:

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

常从王媪、武负贳酒,醉卧,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高祖每酤留饮,酒雠数倍。

及见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常常表示要做大事,对于眼前的各种生产劳动不屑一顾第三,到了参加工作的年纪,只考入体制内做了一名底层的公务员,但却看不起同为公务员的其他同僚。

喜好喝酒,也喜好美色,没钱喝酒时,打白条也要去喝,那么没钱好美色时,会怎样呢?司马迁没有明,但透露过,刘邦至少有一名外妇,名叫曹氏。

这就是和吕雉成亲前的刘邦,一大堆缺点,但在跟吕雉成亲以后,刘邦就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一个原本不事家人生产作业的公子哥,突然就常告归之田,如此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定然是因为对吕雉的爱。

也正因为刘邦爱吕雉,所以才会跟吕雉相亲相爱多年,并先后生育了两个孩子吧?

吕太后者,高祖微时妃也,生孝惠帝、女鲁元。

但后来,刘邦又拥有了戚姬,对待吕雉的态度再次发生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之所以会疏远吕雉,大约也是因为爱情吧,此时的刘邦已经把当年对吕雉的爱,悉数转移到戚姬身上了,所以才会给戚姬生的儿子取名为如意吧?

及高祖为汉王,得定陶戚姬,爱幸,生赵隐王如意。

戚姬是定陶人,又在刘邦成为汉王之后才被刘邦纳入后宫,而刘邦成为汉王时的汉国并不管辖戚姬的家乡定陶,汉王是如何把几千里外的戚姬纳入后宫的呢?

史书中并未记载刘邦纳戚姬的具体时间,但却记载了戚姬所生的刘如意的年龄。

汉十二年十一月,刘邦结束征英布的战争,回到都城长安。

在回到长安之前的路上,刘邦便因征英布时受的箭伤而病重,回到长安之后,刘邦最后一次大动干戈地要改易太子,废吕后子的太子之位,立戚姬子赵王刘如意为太子。

张良、叔孙通、周昌等大臣或争或谏,刘邦就是不听,但看到太子刘盈身边跟着商山四皓以后,刘邦便断了改易太子的心思。

四人为寿已毕,趋去。上目送之,召戚夫人指示四人者曰:“我欲易之,彼四人辅之,羽翼已成,难动矣。吕后真而主矣。”

改易太子的心思是断了,但对三子刘如意的爱却是未减。

刘邦担心刘如意会在他身后遭遇不测,于是闷闷不乐,甚至放声悲歌,而此时的刘如意,年仅十岁。

分封戚姬子如意为赵王,年十岁,高祖忧即万岁之后不全也。

居顷之,赵尧侍高祖,高祖独心不乐,悲歌,群臣不知上之所以然。赵尧进请问曰:“陛下所为不乐,非为赵王年少而戚夫人与吕后有郤邪?备万岁之后而赵王不能自全乎?”高祖曰:“然,吾私忧之,不知所出。”

刘邦的那个年代,人们的岁数全是按虚岁计算的,也就是,汉十二年时,刘如意虚岁也才十岁而已,而当时的汉用的是秦时的历法,以十月为岁首。

因此,刘如意当在汉三年的十月到九月间出生。

由刘如意出生的时间可以反推出,戚姬最晚当在汉二年一月至汉三年十二月间被刘邦纳入后宫。

在汉二年一月至汉三年十二月间,时为汉王的刘邦曾有一次大规模纳妾的举动。

四月,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

汉二年四月,时为汉王的刘邦率领汉军及五诸侯兵合计五十六万人,攻入项羽的都城彭城,随后占领了项羽的霸王宫。

把项羽的姬妾纳入汉王的后宫,把项羽的珍宝装上汉王货车,把项羽的美酒和鲜肉拿出来宴请诸侯王和大功臣。

而戚姬的籍贯是定陶,定陶恰在项羽的西楚国个管辖范围内,由这些细节可以推测,戚姬或许就是汉王收其货宝美人中的一个,本是项羽美饶女子。

提起项羽的美人,就不得不提起虞史书中的戚姬和虞姬,有至少两大相似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