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九章 白相(1 / 2)我依然在原来的地方等着你首页

第三十九章白相

凌晨时分,姜子牧那离家最小的弟弟,精疲力竭地踅进了家门。

依旧是在昏暗的灯光下,姜子牧的父母看着离家多年,一直都没有联系父母亲人,也一直都联系不上的孩子回家了。两位老人什么话都没有说,喊着孩子的乳名,烁娃子,现在去睡吧。

两位老人是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没有睡着,一句话都没有说。只是彼此的叹息声一直捱到天亮。

天亮了,老人走到姜子牧以前读书、睡觉的房间,看了着正在熟睡中的最小的孩子。摇了摇头,嘴上吐词混沌喃喃自语地说着好好睡吧,好好睡吧,便也走开了。

姜子牧的父母一直都记得,甚至每天都在回忆着。那个阳光灿烂的夏天,天空湛蓝,小河清澈,水田里的禾苗正在茁壮成长,绿油油的一片在微风的吹拂下,翻滚着的波浪让人心颤,田垄旁的小溪边,一排排的杨柳在微风中摇曳着,有小鸟和燕子在禾苗上徘徊低飞。

那时候的姜子牧家是喜事连连,作为家中老大的姜子牧考上了省城的师范大学,他的大弟也考上了县城最好的高中,就连最小的妹妹也考上了县城最好的初中。只是姜子牧那最小的弟弟姜子烁,刚刚读完初二,是死活都不愿意读书了的。当老人最小的孩子完全不想读书的时候,做父母的也并没有过多地指责甚至阻拦孩子。姜子牧的父母看着他们兄妹四人,也是流露出了难得的笑容。特别是那年的暑假,姜子牧父母辛苦喂养了一年半的两条大肥猪竟然卖了将近五千来块的价钱的时候,是足以支付姜子牧兄妹的学费和去省城读大学的生活费。两位老人是露出了难得的笑容。所以,即或是老人最小的孩子不愿意读书,也许在老人的心中,烁娃子不愿意去读书,或许还能为家里减轻一点负担了。要知道,在乡下,老人又没有什么背景,送四个子女读高中考大学,不但经济上是难以承受,就是在心理上也是承受不起的。万一他们考不上大学呢?还不是一样的必须回家干农活当农民,那是会被农村的乡邻们瞧不起的啊。所以,当时的姜子牧的父母是冒着很大的风险送他的孩子们去读书的。

临近开学的时候,两位老人商量着,要姜子牧带着最小的弟弟姜子栎一起去了省城。作为大哥的姜子牧来到了省城的师范大学,而作为姜子牧最小的弟弟也一起来到了省城的一个建筑工地上。

姜子烁跟着姜子牧去大学报到后,兄弟俩又在省城大大小小的超市和一些游乐景点逛了逛看了看的,但是,两人丝毫都没有买什么东西的欲望和要进去玩一玩的意思。姜子牧兄弟都知道,父母已经在他们兄弟的袋子里放了很大吃的东西。在去省城的先一天,姜子牧的母亲是把屋前那株高大的桐树上的叶子全部摘了下来,洗净后又晾干。做了几个小时的桐树叶子糯米粑粑,是足足可以让兄弟俩吃上一个月了的。而姜子牧母亲做的那种糯米粑粑是足可以和大学附近的那种月亮粑粑相媲美的。

姜子牧兄弟俩在省城大学的周边玩了几天后,姜子烁是决定跟着那个在饭店遇见的老板模样的人去打工。姜子牧含着眼泪告别了瘦小的弟弟。

姜子烁开始的时候是跟着那个在饭店遇见的小老板做点小工,小老板是一个建筑工地上的小包工头。

姜子烁见了人,总是会低着头,笑眯眯的、不说话,像是做错了什么事需要别人原谅样的,又像是占了什么大便宜别人不知道似的。

某一天的下午,公司仓库的门口,突然间就来了很多的人。

姜子烁是从来都没有见过这样的阵势,那双一直都是笑眯眯的眼睛显得和这样的场合极不协调,就连几个保安都噤了声,装着都是一副很严肃的样子。有几个像是公司办公室的人员在核对着仓库里面置放着的东西,分成了四五个组,每一个组都有一个人在清点,另外的一个人就在本子上记录着。来来往往忙忙碌碌的人都显得那样的紧张,但是又没有丝毫的慌乱,那些在仓库门口的人一直都站在那里,没有人交流,也没有人走动。

公司几乎所有在家的领导都来了的,有公司的经理,有公司下面各个部门的负责人,关键是还有分管公司仓库的副经理,甚至还来了几个穿制服的警察。特别是公司的管理层的领导来了后,阴沉着脸,不说话,轮流地看着在查验的人员,相互间望望,依然不说话,只是严厉的疑惑越来越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