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7章 恐怖推力(求各种数据支持!)(1 / 2)直播手工,我被邀请去升级五代机首页

说干就干。

三人打定主意之后很快回到了周泉军这边的基地。

在一个实验室内。

陈帆、周泉军和田胜国一起将战机闪电的发动机完全拆解。

然后便是在智能化科研平台科研对每一个组件进行发大化处理。

等到所有组件都进行放大化处理后还会在智能化科研平台模拟一轮组装与运行。

大致推算发动机的参数,然后才会正式开始生产样机。

三人花了一下午的时间,总算是在智能化科研平台完成了模拟组装。

期间周泉军还叫了不少人过来帮忙。

不然的话,一下午都还不一定能搞定。

模拟组装完毕后便是模拟运行了。

大家都非常期待模拟运行这个环节。

因为在智能化科研平台模拟运行的数据一般跟真实制造出来的发动机数据差不多。

有时候真实制造出来的发动机数据要比在智能化科研平台测试的要好。

因为在生产的过程中,工程师们也会契合实际去改进。

比如某种新材料的运用等等。

完成了模拟组装后。

周泉军按下了模拟运行按钮。

智能化科研平台大屏幕。

一个发动机开始启动。

在一侧,各项数据快速变化。

尤其是在推力一栏。

红色的数字在不断攀升。

7吨!

7.5吨!

8吨!

8.5吨!

......

随着发动机运行的功率推到最大。

这款发动机的最终推力也最终定格。

57吨!

所有人看到这个数字的时候都同时傻眼了。

田胜国和周泉军更是激动得双手不停颤抖。

他们已经预料到这款发动机的动力会非常恐怖。

但万万没想到会这么恐怖。

57吨的恐怖推力。

这是完全媲美大型航天发动机的推力。

而大型航天发动机一般都只会运用在大型客机。

因为客机的作用只是载客而已。

对隐身性和实战性的要求并不高,所以它们的发动机设计只需要推力大就行了。

但现在这款放大版的闪电战机发动机,不仅能兼顾隐身性,在油耗方面也是非常低的。

因为这是配备在战机的发动机。

油耗高的话根本没法装配去。

这就是为什么说发动机技术一直都是田胜国和周泉军的老大难问题。

他们把发动机做大推力自然会去。

但是发动机做大了就不利于隐身性能。

而且做大发动机,相应的油耗也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