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二十章 充盈人口(2 / 2)战朱门首页

谁不盼着生活定定?

“滇地想增加税赋,依靠征收杂税,无济于事。还是得开源。首重是增加人口,广囤田。老侯爷在世时,囤田达七百余万亩,老侯爷去后至今,增加田亩数不足两成!”

一句话说得黔国公和穆昂低下了头。

他们老父亲,入主滇地,那会什么都没有,还囤了七百多万亩田,可他们这些不孝子孙,站在前人开垦过的大好山河上,这么多年了,囤田数量竟增加不足两成。

被穆俨点出,脸上只觉热辣辣的。

“老侯爷和先侯爷,广囤田,兴修水利,大力发展粮食种植,不仅解决了本地驻军全部供给,余粮还能给军队增加收入。如今多有不足,一半以上还要靠各地衙门税赋贴补,以及向朝廷伸手。”

黔国公头又低了低。

穆俨又道:“如今部分卫所施行双季粮种植,军田里已种上冬小麦,若明年春上冬小麦丰收,立即全军推广,实行粮食自给自足。”

大厅里交头接耳,若三十万大军能实现自给自足,受的掣肘就会少许多。纷纷点头表示同意。

“另外,充盈人口之事,还需各位群策群力,多想一些好的法子。那些流籍寄籍,鼓励他们就地入籍之外,还要严查冒籍一事。若有条件,也鼓励他们就地入籍。”

科举取仕,朝廷为显公平,各地录取条件宽严不一,这就导致教育发达地区的学子向边远地方流动,产生了冒籍现象。

假冒他省之籍进行科举投考。

兀朝时期,百年间云南也不过出了两位进士。至本朝,一直到永康九年,云南才首次实行乡试。而隔壁税赋垫底的贵省,学子们乡试还要跑云南来。

西南边陲之地,教育落后,依霍惜的话来说,走在街上,遇见一百个人,有九十五个人是不识字的。

教育落后,但是朝廷又总不能全部录用南直隶等地教育发达地区的学子,导致官场上全部是来自江南等地的官员。

于是采取分区分省取仕的制度,各省有了固定的取中名额。于是为了取中,滇地常有外地来冒籍科考的学子。

各省对于流动人口就地入籍,条件不一。

越是富足的地方,限制越是严苛。除了需在当地置田置产,还需满足居住多少年的时限。

但如今滇地想充盈人口,只要在当地置田置产,即可就地入籍。什么需居住二十年,那是当下的滇地,一年税赋不足十万两银子的滇地该考虑的事?

挤占本地学子名额?

穆俨直想翻白眼。

朝廷优待,取中名额给滇地得多,可滇地不争气啊,年年取中各额不足。就昆城,有间像样的书院没有?这时候是考虑这个的时候吗?

严察冒籍一事,也不是要驱逐他们,而是要给他们优厚的入籍条件,吸引他们入籍,让他们在本地置田置产,让他们繁荣本地经济,没准还能带动一些学风学气。

至于别的事,不该现在来考虑。

穆俨雷厉风行,轻而易举就说服了一众属官和幕僚。

而霍惜那边,也开始动作频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