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一句话来说,卖不出去的画难道就是因为画得不好吗?很多时候,明明画得很好的画还是会卖不出去。
一方面是定价过高而导致的,放眼现代二十一世纪,如果一幅画卖一千万,一个平民老百姓倾其所有连一百万都没有,又谈何买画呢?就算是再喜欢、再喜欢,能力有限,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放弃了。
所以我画的定价绝对不能够过高,应该要亲民一些,让路人们都买得起,但是定价也不能够太低,因为太低了就显得廉价。不是所有人都是懂画的,很多人可能只是凭一个对画的第一印象不错而决定买而已,太廉价的东西在无形之中也会拒人千里之外。
这就好比现代二十一世纪,一台只能手机的售价基本都在千元以上,而一家店的智能手机售价50元,价格悬殊之下,人们并不会去选择便宜的,因为便宜的给人一种不靠谱、盗版、噱头的感觉。
太廉价的花也会给人这种感觉,道理是一样的。
还有一方面就是“追名”方面,所谓“追名”,意思是说买画认人。有的人就是专门买一个画家的画,只要是他画的就会买。而这类画家往往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已经出名了,享有一定的知名度了。这就像是现代二十一世纪,有的人买衣服,只挑有品牌的买,就算是手头不是很富裕,也不会买一些牌子听都没听说过,没有品牌保证的东西,宁可买一些性价比高的亲民品牌,像森马、美特斯邦威、优衣库等等,绝对看不上花里花俏却没有“品牌”的货色。我指的“品牌”不是那种随随便便都能注册的品牌,而是要有一定大众辨识度。
最常见的就是优衣库了,有的人买衣服专门就挑优衣库的买,认准的就是这个品牌的高质量和高性价比,不为其他。买画亦复如是,像是世界著名的画家梵高,只要一听说是梵高大师的作品,绝对赞叹连连,就算是没有见到真迹都会这么说。这就是“追名”的“名”,名头大了,自然有人趋之若鹜。
提起梵高,确实不得不令人佩服,我在现代二十一世纪并没有受过专门的绘画训练,连不专门的也没有,甚至可以说从小到大我都没有画过我没有上过幼儿园,正如我在第二章中所提到的:我的小学美术课是语文老师教的,万幸我的初中美术课是数学老师教的,让我学会了画圆,可怜我的高中没有美术课。而我仅上过一个学期的大学,还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实在和绘画南辕北辙。
但是梵高的大名我还是有所听闻,梵高是荷兰人,是荷兰印象派画家,我记得他最出名的代表作就是《星月夜》,还有就是向日葵系列和自画像系列。
我当时找一些关于“英年早逝”素材为主题,写论文的时候,专门搜索过梵高的资料,我清楚记得资料上说道:
“梵高出生于1853年3月3 0日荷兰乡村津德尔特的一个新教牧师家庭,早年的他做过职员和商行经纪人,还当过矿区的传教士最后他投身于绘画。他早期画风写实,受到荷兰传统绘画及法国写实主义画派的影响。1886年,他来到巴黎,结识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画家,并接触到日本浮世绘的作品,视野的扩展使其画风巨变,他的画,开始由早期的沉闷、昏暗,而变得简洁、明亮和色彩强烈。1888年,来到法国南部小镇阿尔,已经摆脱印象派及新印象派的影响,走到了与之背道而驰的境地。同年与高更交往,但由于二人性格的冲突和观念的分歧,合作很快便告失败。此后,梵高的疯病时常发作,但神志清醒时他仍然坚持作画,1890年7月,他在精神错乱中开枪自杀,年仅37岁。”
英年早逝,天妒英才,不得不对这样一位人才表示叹惋,如果梵高能够活到八十岁,不知道还能有多少脍炙人口的作品可以呈现给后人。
令我感到鼓舞的是,梵高就算是被病魔折磨,依然坚持绘画,这种对职业、梦想的热爱,是常人难以相信的,他教会我一个人应该追逐他的梦想,至死方休。
思绪萦回,扯回整体,我需要想方设法提升画的名气才行,弄虚作假虽然不道德,但是眼下情况紧急也顾不得那么多了。
我和七暮简单交流了一下后,就带上画去到繁华的集市上,找了一个空旷的地方,摆下来了自己的“摊位”。现在这个时间段,正好就是人最多,最热闹的时候,各种商家的吆喝声此起彼伏。
有的在喊:“卖包子喽,卖包子喽!新鲜出炉的热包子!看官要不要买个尝尝?保证味道鲜美!“
有的在喊:“唉,你长得这么漂亮,这簪子和你真的很配啊,不妨试一试,喜欢的话买一个?”
还有的在喊:“卖冰糖葫芦喽,不甜不要钱,不甜不要钱啊!”
……
吆喝声真是一阵高过一阵,倒像是在现代二十一世纪,置身于闹市之中,各种喇叭声此起彼伏,喧嚣刺耳,让人真想捂紧了耳朵。
我看一个个路人路过我们的摊位,看都不看一眼,立刻就被这些吆喝声给吸引过去了。卖首饰的、卖衣服的、卖蔬菜的、卖食物的,就连卖艺的都知道吆喝两声。
而我们那?我们一眼不发的谁知道我们在卖画,将画卖给顾客,首先就要有顾客,如果连顾客都没有,画的再好鬼知道。
我清了清嗓子,说道:“卖画了,卖画了,舒大师最新力作,清仓促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