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6月的一天,王展背着一个巨大的军绿帆布包,杵在西京火车站熙熙攘攘的站台之上。
他站了许久,只为傍观着这个陌生又熟悉的时代所蒸腾的喧嚣。
每一处他都觉得有意思,每一处也让他倍感彷徨。
绿皮火车开了三天三夜,这才从北平驶达了十三朝古都西京。缓慢的车速,拥挤不堪的车厢,梆硬的坐铺,浑浊难闻的空气,恶劣的如厕条件不一一细表,其中最让往日养尊处优的他难忍耐的是,连啃了三天僵硬的自带干粮,连口咸菜也没有。
唯一的好处是让途中来到这个时代的王展有了融合灵魂、适应巨变的时间。可当真正走下火车,那脚踏另一个时空土地的感受又是不一样的。
一觉醒来,从21世纪的一位电影公司老板,变成了个1985年的24岁青年这档事,以后世人的眼界来看,并不难以理解。在穿越剧还没被禁之前,他也投拍过这类型的电影。
21世纪的王展,家族到这代是经营房地产生意的,有两个兄长,他分管地产衍生的娱乐产业。
本应是个富贵闲人,不想他眼光和运气莫名好,竟在国内电影市场爆发前夜占住了先机,投资了院线和电影,主要分布在国内及M国。当各路热钱纷纷涌向影视领域,他已成为业内三大巨头之一,与另两个顶级资本旗下的电影部门三分天下。这样的成就感是他从没有过的,他通过电影实现了自我价值。
为了成为行业独龙,彼时他四十多岁,豪情万丈地投资了30多亿拍摄了一部史诗巨制,并进行了全球公映,虽破了国内票房纪录,到达60亿的量级,海外票房却远不如预期,总体依然亏损了十几亿,同时,家族生意及院线方面的经营也遭遇巨挫。王展那部大片的亏损客观上只能说九牛一毛,却成了压垮他精神的最后一根稻草。他和他俩哥哥抱头痛哭,喝了一顿大酒,就这样去了。
王展不承认自己的电影失败了,他只是输给了好莱坞的电影工业,输给了西方的文化输出能力。
如今,王展变成了新的王展,什么都一样,就是提前投了胎,从老三插队成了老二,导致人生经历有些不同。
现下,他刚完成了为期一年的北平电影学院制片管理干部进修班,正在返乡回单位的路途中。
王展,北平人士,祖籍西京,62年生人。
77年恢复高考,满足一定条件的前提下,允考年龄范围在15~30周岁。于是15岁的王展77年便参加了的高考,78年初上的北大中文系,又在82年1月毕业分配到了西京电影制片厂。
百废待兴的时代里,大家看来,作为极为稀缺的大学生,还是清北毕业的天之骄子,分配到不起眼的事业编电影厂算是严重的人才浪费了。
由于全国的电影学院比普本晚一年恢复招生,所以王展这期新人只有他一个大学生,又是清北毕业,非常合理地成为了厂长秘书,打算作为管理方面的人才发展。当时老厂长田伟主持完成的《西京事变》刚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西影这个小破厂本以为日子有了盼头,老厂长却被查出了胃癌。
秘书是有了,老厂长很快病逝。
在厂长空缺的日子里,临时组建的领导班子人浮于事,你方唱罢我登场,一连换了好几批主事人,王展一人对着流水的新领导,n个对上位雀雀欲试的副厂长,总算八面玲珑地维持了日常运营,也从中周旋拿到了不少权柄。
与此同时,西影业绩从田伟最后一年的全国第二,跌到了全国倒数第一。82年西影故事片收入790万,83年676万;82年利润405万,83年243万;82年拍了7部片,无一亏损,拷贝发行量全国第二,83年拷贝发行量全国倒数第一,上座率前十的影片没有西影的,倒数前七的却占3部。
西影厂虽然是个小破厂,可职工也是有一千七八百号人的,加上家属有六七千人,不可能就这么下去。
新厂长是由全厂职工多轮票选出来的吴天鸣导演,83年冬天上任,才44岁,一下子就从一名导演变成了全国最年轻的电影制片厂厂长,他携全厂扫墓祭拜老厂长后,对老破的西影厂进行了大动作。
西影此时的中高管理层平均年龄50岁,他大刀阔斧将所有中层干部免职,免掉了所有副厂长,完成了机构改组,仅从几个方面提拔了4个厂长助理,分管艺术中心、生产技术系统、行政系统和D委四大块。
他还大批量提拔年轻人补缺空位。
但不包括王展。
王展和几位副厂长走得近,他不喜欢王展很正常。吴天鸣当厂长之前的呼声就很大,期间,王展听闻他极可能上来,还想把自己下沉到生产系统远离管理层,就利用职务之便,最后“以权谋私”一把做了些事。
他是个毕业于中文系的文青病重度患者,有回广影来人想拿走西影一个改变自柯岚同名小说的剧本,叫《深谷回音》,在洽谈的过程中,王展看到了剧本内容,见猎心喜,舍不得给广影。
“我们自己都还没有拍,怎么就轮到你们南面的制片厂拍西北的故事。”王展找上对剧本投拍有生杀大权的一位副厂长,暗示既然竞争厂长之位大势已去,这个剧本尺度有点大,拍出来给吴天鸣添点麻烦也是好的……
这个剧本拍完后,电影改名为《黄土地》。
如此这般,本该被广影拿走拍摄的《黄土地》留在了西影。
83年10月,赶在吴天鸣上任前夜,《黄土地》开机了,那位副厂长为了保驾护航还亲自担任了制片。
吴天鸣对王展气打不上来,他是喜欢《黄土地》的,舍不得停撤,但又讨厌王展的行事风格。
吴天鸣很快换了新秘书,安排王展去担任个制片主任。体制内的制片主任其实就是所谓的制片人。
吴天鸣的理由是,王展喜欢插手电影的事,名不正言不顺,还不是科班出身,也过太年轻,需要实际的业务锻炼,王展很有做大总管的天资,而制片工作就需要这种能力。
制片主任也就说着好听。西影厂制片部其实有五十几个的制片主任,但每年就10部戏,僧多粥少,而且经常出现头部效应。所以,为了扶持一把王展,吴天鸣直接就让他去《黄土地》报到了,顶替之前那位副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