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章 清扫(1 / 2)大明:朕年号天启首页

“谋先事则昌,事先谋则亡。”——《说苑·说丛》

沉思了半响,朱由校突然出声到。

“箱子里的送去吧,剩下的留中不发。”

“皇爷,这。。。”

听到朱由校的话,王安抬头看着张宇,犹豫了一下还是出声到。

“惠大人等人都是正人君子,这奏章若是留中不发,恐会有失人心。”

“让你去,没听到?”

闻言,朱由校眼神一厉,看着王安问道。

“奴婢这就去。”

被张宇的狠厉的眼神看的一哆嗦,王安连忙抱着箱子离开。

抬眼看了一眼离开的王安,朱由校的眼中闪过一抹厉色。

明末三大案中,廷击案不好说,但红丸案和移宫案诡异的过分。

王安这孙子绝对不是什么好货,一样都参与了移宫案的崔文升是崇祯年间才被朱由检杀了,但王安这人天启年间就被魏忠贤收拾了。

史书的对于移宫案的记载很多地方都可以说的是不符合常理。亲身经历之后,他的出来一个结论,东林为了从龙功同王安联手,王安不知怎么说服了李选侍,让东林得到了从龙之功,然后转手就把李选侍卖了。

现在的司礼监太监就是王安,泰昌皇帝曾经的贴身太监,这孙子虽然不老实,但现在朱由校没什么太好的理由把这人给换了,所以权且忍着他。

昨日午,他提前诏英国公张维贤入宫,又说服了李选侍,阻止了移宫案的发生。虽然当时他听到了李选侍让王安秘不发丧,但事后三个人都没有再提这一茬。

朱由校并不想将这事闹大,闹大后他没什么好处不说,掉的是皇室的威严。

看着王安离开,半躺在椅子,双脚搭在龙书案,看着离去的王安,朱由校陷入了一阵沉思。

天启年间的党争,往追溯,能追述到嘉靖年间。

严嵩、徐阶、高拱、张居正,这四人都是党争好手,手腕也够。但是自从张居正倒台,后面的人就没有那四人的手腕和魄力,干的事情也越来越过分了,京察(官员功绩核查,六年一次)成了党争的重要工具。

东林和齐楚浙三党真正结下梁子,要追溯到万历初年,当时手握隆庆遗旨,开始改革的张居正一脚将东林党初代CEO顾宪成踹会了老家,而回家的顾宪成创建了东林书院,正式拉开了党争的大幕。

万里二十一年,癸巳京察开始,东林率先开始利用京察清洗异己。时任吏部考功司郎中、东林元老赵南星竟然公开宣称:“内察之典,六年一举,君子疾邪,小人报怨,皆于此时。以言者之意,就当俎者之意,如诗之断章,各取所求。”,结果可想而见,扫了一大批齐楚浙三党成员。

万历四十五年,丁巳京察开始,齐楚浙三党结盟进入蜜月期,三方一拍即合,决定彻底清洗东林。郑继之(吏部尚书、楚党)、李志(刑部尚书兼署都察院事、浙党)、赵士谔(考功司郎中)、徐绍吉(吏科署科事左给事中)、韩浚(河南道御史,齐党)主持京察。

由于主察之人均有鲜明的党派背景,因此京察还未开始,京城中就充满了火药味。

结果不问自知,自兵部尚书王象乾以下众多官员或调查、或被贬,太常寺少卿丁启浚、礼部署部事右侍郎孙慎行等东林大将被处分或逼走。东林党几乎被从朝中一扫而空。

接下来就是经典曲目,外敌已除,就该解决内部问题了——三党内讧。

眼看着东林都弄走了,大家该排排坐,分果果了。

但在此期间,东林狗头军师汪文言设计离间三党,制造嫌隙,结果效果不是一般的好啊。

齐党之人邹之麟想调职吏部,结果人齐党不答应,邹之麟一怒之下转而投靠浙党党魁姚宗文、刘廷元。

再加有汪文言从中出计,左光斗等东林要员与楚党结盟,反攻齐党,两方的互讦直接将齐党党魁亓诗教、韩浚二人弹劾罢官,导致齐党接近散伙

而在这过程中,内阁首辅方从哲一直居中调停,保证着朝堂的基本运转。

万历四十八年,万历皇帝驾崩,一个月后泰昌在启用了一堆东林后也跟着驾崩,留下了一堆的烂摊子。在移宫案中,东林得到天启信任,开始逐步掌控朝堂。

天启三年,赵南星主持癸亥京察,一举将三党逐出京城,还整出了个四凶骂人。

一时间,满朝堂基本都是东林,达成成就——众正盈朝。

但没过多久,魏忠贤得势,齐楚浙三党残余势力投靠魏忠贤,阉党形成。

自此,东林党与阉党的双方冲突最激烈的时刻到来。

再回头说说泰昌皇帝给他留的十三个顾命大臣,英国公张维贤是最忠诚的保皇党,但他的身份有时候也是个障碍。

内阁三个,方从哲是中间派,但门生亓诗教是齐党党魁,意见略微偏向齐党,而刘一燝、韩爌两人都是东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