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章:刘子光喜得吏职(2 / 2)汉末之光首页

“寺丞,我听闻前些时候,乡间游缴似乎有告病还乡的意思,以至于近来乡里间时常有贼盗事发生,你且去核实一番。若其实在力不从心,县内又暂且寻不到合适人员,不如先以子光替之,待寻得合适人选后,再做更迭也不迟。”

“确有此事!”连忙拱手,县丞亦是附和,“卑下近来正愁无人可以当此大任,此刻听闻县尊所言,却是茅塞顿开。”转而看向刘涣,笑道,“此事还请子光莫要推脱,全当助我解当下燃眉之急可否?”

“长者有命,岂敢不从!”现在刘涣也终于明白,这些官场上的人物们,说话都喜欢兜着圈子绕起来说,总是些让你听起来顺耳的场面话,但实际上也都是利益互换而已。

眼见刘涣既然首肯,想必刘普也不会有何话说。果然一直关注刘普神色的县令,见他许久没有异议,当下也朗然欢笑起来,“如此往后乡间诸多琐事,就要劳烦子光多多费心了!但有棘手事,尽可来寻本县,吾必与你个圆满答复。”笑呵呵看向刘普,“如此刘公意下如何?”

“犬子既已入县衙,便尽皆听从县尊安排。”

“好,如此大善!”于是接下来便是一场宾主尽欢,畅所欲言的宴饮时刻。

当然刘大郎作为这里还说不上话的存在,全程也都只是自己吃吃喝喝,只有县令偶尔来了兴趣,问他两句,他才回应两句,其他时候多是以听客的身份,默默倾听着。

从县令、县丞以及刘普三人间的交谈中,刘涣也听出他们对时事的担忧。虽说当年黄巾叛乱最大的张角三兄弟的那股势力,被名将皇甫嵩率领天下英雄平定了。但因这场声势浩大的叛乱,引起的农民叛乱的风气却一发不可收拾。天下各州郡,凡是出现地方官员苛政,治下民生难过的时候,就一定会有人站出来造反。

这种情况若是放在以前,这些活不下去的百姓,通常会选择成为流民,前往别的郡县乞食。而如今的风气却是一有人活不下去,就有野心者站出来鼓动造反,以至于现在的各地州郡,盗贼四起,造反者此起彼伏。

不过,话说回来,对于九江这块水陆便利,极易灌溉的平原地段,大股造反的乱民倒是还没有。否则朝廷也不会派遣服虔这样的经文学者来做郡守。而历史上,九江这片土地在中期被袁术几乎霍霍成一片荒地的情况下,也能由后来的扬州刺史刘馥重新兴建起来。

借助巨大的芍陂水库,又凭借施水、肥水与巢湖相连,寿春以南合肥以北这片土地,后期可是曹魏南部最大的屯田地。所以,眼下也自然不是饿殍丛生的地方。而这样的环境也恰好可以让刘涣先练练手,待掌握些经验,身板成熟又能招募几名得力助手后,他就可以开始新的征途。

欢宴总有离散时,虽然此番堂会,县令二人与刘普相谈甚欢,但最后还是要各自结束的。而在刘普离开前,县寺掾吏已经将刘涣需要的所有文书、简牍、符传都准备妥当。物件拿到手后,刘涣又从县衙兵械库领了一柄腰刀和一匹矮马,带上张多及三名刘家扈从,正式向他的目的地出发。

其实严格说起来刘涣还可以替张多几人领些兵器,但怎么说目前他还只是个替补游缴,又无甚名声。说起来,他能从兵械库领到这些东西,还是县丞见他太过寒碜,不好抹刘家面子,才着人带他领取的。

不过让县丞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刘涣一行人还没有出成德县城,刘家便已经派侍从前来给每人送了柄趁手的兵刃。甚至张多还配了自己专属的弓箭、长枪。

对此,县丞也只能抹额大呼失策。

且不说县丞那边如何懊悔,只说刘大郎这边平白从县府得了匹矮马后,竟是一路牵着出城去的。左右扈从虽然奇怪,但也只道自家少君体恤,不愿让他们跟在马屁股后面跑。

可他们又哪里知道,风光满面的刘大郎其实根本就不会骑马!

“大郎,我等此时出城,约莫傍晚前便可抵达瓦埠湖。不过我听闻瓦埠最近并不太平,乡里间,时常有蟊贼做恶,原先的游缴又不愿去缉捕,导致如今瓦埠周边的乡里对县府多有抱怨,今夜我等过去,还是以小心为上。”牵着刘涣的矮马,张多一边走一边向他介绍着此行目的地瓦埠湖的情况。

瓦埠湖位于成德东北侧,过了瓦埠湖再往北便是寿春城,往年这里是没有贼盗的,只是近来或许真是庐江乱兵流窜的缘故,瓦埠一代经常会有盗匪出来作恶。

只是上一任游缴又偏偏人过中年,平素养老还可以,真叫他去缉拿盗匪,他却是着实不愿拼命的。索性,他也就在数月前向县衙提了告病回乡的事,只是碍于时下形势严峻,此等没有足够家私支撑的职位,寻常人是不愿沾惹的。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胆气在这个节骨眼站出来搏名声,又不是每个人都能像刘涣一样自带四五个勇武扈从的。

“三郎久在郡县游历,自是知晓的比我多,此番前往瓦埠湖,还请你多多劳心。”点点头,表示已经将张多的意见听进去后,刘涣也不妥大率先与他做了叮嘱。

而张多本就作为刘家扈从,又得刘涣如此照顾,以他的出身,刘涣越好,他便是越好,所以做事情自然是尽心尽力。非只是他,随行的三两扈从也都是这般想这般做的。

一路闲聊,众人倒是恰好赶在日头西斜的时候抵达了瓦埠湖的亭舍。

--------------------

乡置有秩、三老、游徼。有秩,郡所署,秩百石,《汉官》曰:“乡户五千,则置有秩。”掌一乡人;《风俗通》曰:“秩则田闲大夫,言其官裁有秩耳。”其乡小者,县置啬夫一人《风俗通》曰:“啬者,省也。夫,赋也。言消息百姓,均其役赋。”。皆主知民善恶,为役先后,知民贫富,为赋多少,平其差品。三老掌教化。凡有孝子顺孙,贞女义妇,让财救患,及学士为民法式者,皆扁表其门,以兴善行。游徼掌徼循,禁司奸盗。又有乡佐,属乡,主民收赋税。《风俗通》曰:“国家制度,大率十里一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