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富贵一向不爱操心家里的事,平时妻子说啥就是啥,王氏把心里的打算和他一说,他二话没说就同意了。
王氏也防备着周青林跟她闹,是以在和他提起这事时就故意说的含糊了些,所以当王氏和周青林说以后家中的那几百亩田地都是给他的时,周青林想都没想就相信了。
他本就不喜念书,每天对着那些知乎者也就心烦,要不是爷奶强压着,他老早就甩本子走人了。
现在这样就挺好的,就像他娘说的,让大哥和小弟继续念书,等以后他们考了功名当上大官之后还能帮扶他一把,而他自己手头有了这么好几百亩的田地,做个大地主肯定也惬意。
于是十二岁的周青林,在爷奶过世后不足百天就开开心心地离开了学堂,跟着他爹开始打理田间事务了。
忙碌中时间总是过的飞快,一晃二十多年过去。期间周青云兄弟三人都相继娶妻生子。
而王氏居然老蚌生珠,在四十三岁那年又生下了一个闺女,取名宝珠,周富贵和王氏两口子对这个老来女宠爱非常,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着。
在这些年里,老三周青水先是过了童生试,后又考中了秀才,也算是成绩斐然,如今已过而立之年的他,与妻子高氏共育有三子二女。
老大周青云在学业上一直没有建树,学了这么多年银子花了不少,却连个童生都未捞到,在无数次的屡考屡败之后,周青云终于放弃,心灰之余渐渐开始把希望寄托在了他的大儿子身上了。
周青云娶了姨表妹乔氏为妻,生了二子二女。
和周青云这个当爹的不同,大儿子周耀祖简直就是为科举而生的。
他五岁开蒙,八岁就能作诗咏句,十三岁考中秀才,到了十七岁就已是举人老爷了,云河镇上的人都称其为“周小神童”。
四年前十九岁的周耀祖参加了春闱,得了二甲第八名的好成绩,喜报送来之时,周富贵一家都被这天降的大喜饼给砸的晕乎乎的,连带着整个晓金村都热闹了好一阵子。
朝考结束之后,皇帝许了这些新科进士们一个月的假。
周耀祖回到晓金村也没多做停留,焚香祭祖,宴请乡邻,之后便又匆忙赴京上任去了,一同前去的还有周青云夫妇和另三个儿女。
出门时,王氏偷偷塞给他们三千两银票,说是让他们在京城置办个宅子,这样老大一家也能尽快在京城安顿下来。
儿孙出息,家中进项又翻番,王氏这几年过的可谓是春分得意,觉得自己这么多年付出的辛苦总算没有白费。
最最让她高兴的是,小儿子今年终于考中了乡试。
中举之后,周青水没有了接着往上考的打算,他已不再年轻,此番乡试虽得中但名次吊尾,往后能中进士的希望渺茫,倒不如干脆步入仕途,好早些有番作为。
在大历朝,举人是可以择优放官的,只是所得官阶并不高,且等着派官的举人众多,如没有门路的话那就有的等了。
王氏给大孙子去了信,让他帮他小叔想想法子,看看能不能在京城谋个差事。
周耀祖在前两年已从正七品的翰林院编修升级为从六品的修撰。
这年头想谋个官缺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何况在京城,他自己哪里有这些门路,接到王氏书信后,周耀祖去找了他的岳父—礼部员外郎陈友忠。
在中进士的第二年,周耀祖就娶了陈友忠之女为妻。
岳父虽官职不高,但他在官场经营多年,比起他来,门路和人脉肯定会多些。
前几天岳父终于递了准信过来,说是给小叔寻了个国子监助教的差事,吏部派官文书已经快下来了,让他知会家里一声。
周耀祖急忙写了书信,让家中的仆役快马加鞭送往晓金村去。
而周青云和乔氏两人则也坐上了回乡的车马,夫妻俩这次回去是准备接了周富贵和王氏一起到京城来居住的。
且乔氏肚子里还存着另一番心思呢。
相公不善经营,平时家中也没有进项,夫妻俩这几年只能死守着王氏给的那些银子过活。
眼看小儿子耀宗马上就要说亲,小闺女也快及笄了,可到现在聘礼和嫁妆都还没个影呢,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乔氏也是没了法子。
如今她只得跑来求助公婆,只盼着他们能早些搬去京城,乔氏知道公婆手里还有不少的银钱,定能解家中的燃眉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