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他不敢过问,只是低声问道:“陛下,是全部吗?”
朱祁钰点点头道:“嗯,除了一些特殊的奏折外,其余的先全部送往内阁,完了再送来。”
如今正是正统十四年的年末,内阁还没有正式形成,甚至连大臣的名字都没有确定下来。
之前朱祁钰进去的,就是后来内阁的中心,不过现在还叫文渊阁。
至于票拟制度,在他们的老爹朱瞻基时代就已经定下了,但始终没有形成具体的执行办法。
当年太祖皇帝因为要独揽皇权,加强中央统治,索性废除了几千年的丞相制度,还裁撤了中书省,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大量的政务全部压到皇帝一个人头上。
太祖皇帝倒是平民出生,能吃苦,可是到了宣宗皇帝,就吃不消了。
于是他开始命令司礼监太监参与到政务,来分担压力,同时也设置了内阁,参赞等重要机构,不过他还是不放心那些大臣,只将重心放在了司礼监身上。
毕竟这些太监都很听皇帝的话,而且都在内廷,随时随地都能叫来。
直到宣宗驾崩,“三杨”辅政的时候,大明的内阁才正式推出。
当时由于天子年幼,朝政几乎全部有三杨处理,未来能让皇帝也早点学习到如何处理政务,他们通常会在奏折上写上大体情况及批复意见,到了皇帝这里,就只有准与不准了。
这个方法大大减轻了皇帝的压力!
不过,这只是明朝票拟的影子,这个时候的票拟还没有正式形成,只是内阁大臣们的圈柄,而朝野上下压根就没有将票拟当做内阁的职责。
到了后来,司礼监做大,不断有权柄闭塞圣目,朝臣和天子也都意识到,在外朝跟天子之间还需要出现一个调和机构,这时候内阁才被赋予了权柄的作用,手中才有了实权。
但是现在,内阁远没有那种地位,在三杨逝世后,内阁更多的则又演变成了咨询政务的机构,而且只票拟一下鸡毛蒜皮的小事。
每次京师一旦有大的事件发生,上报上来的奏折,几乎最先知道的都是宫里的太监,这也就是朱祁钰在被逼上皇位时,有太监送军报的原因了。
太监们经过层层上报,所有奏折就被送往司礼监。
兴安现在负责这一块,不过他不同于其他太监,一旦有紧急事情,他在第一时间就将其送给了朱祁钰。
此时,听朱祁钰那话的意思是要恢复票拟制度,兴安心中不仅震惊了一下。
不过他很快就反应过来了,只见他将佛尘甩了一下道:“陛下,还请您三思啊,这票拟制度,毕竟只是当时的一种权宜之计,如若陛下形成制度,恐怕...”
朱祁钰狠狠的瞪了他一眼道:“之前你叫朕休息一段时间再上朝,朕好不容易来了精神,你却又让朕如此劳作,你这个狗奴才,到底安的什么心?”
兴安一听,赶忙爬下道:“陛下,奴婢不是这个意思,还请您保重龙体,不要生奴婢的气才好。”
不过朱祁钰转念一想,这兴安说的也有道理。
“你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