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章 升麻春秋(2 / 2)乡村药商首页

这东西没有加工过,不只是天明没有加工过,问了县里其他几个药材贩子,都是直接卖鲜货。

得先算一下成本账,成本如果能够把控住,就可以做。

“你先去拿十几斤鲜品烘干制模,看看几斤出一斤。”天光安排天明现场确定一下折干率,这是决定这个品种能不能做的关键环节。

“这东西怎么加工啊?”天明问。

“不知道。”

“那你问问客户,我可一窍不通,都不知道怎么弄。”天明看着这种药材长得这么奇怪,不知道如何下手,他感慨中医真的是博大精深,这么一种植物都能作为药材使用。

“我哪好意思问啊,显得咱们做药材有多业余似的。”

天光作病了,刚接触药材这行找客户的时候,给人家打电话,听不懂对方说的药材术语,回答的自然也就是所答非所问,被对方嘲笑,直接挂电话就不谈了,弄得天光很尴尬。

天光还是联系了几个客户,询问对方怎么加工,对方自己并不加工,都是收成品,也不知道,这可让天光为难了:卖的不知道怎么加工,买的也不知道怎么加工,这是什么奇葩的药材啊。

“还是自己琢磨吧。”

天明到一个流动药贩家取了二十多斤鲜货,回到大舅家剪枝晒干,不几日,折干比出来了,跟网上查到的数据差不多。

“你把泥沙重量算在内了吗?”天光问天明。

“算了。”天明其实并没有把泥沙的重量算在内,他以为那点儿重量不影响什么,没当回事儿。但他不知道这微小的重量对成本是有着大影响的,一个月后,等到他明白这个道理的时候,已经是教训了。

“八斤能够出一斤吗?”这个指标决定着鲜货的收购价格。

“肯定能!”天明说得很有底气。

“数据一定要保守!”天光做事有反复确认的习惯,这一点,天明一直觉得磨叽,他很反感,时不时便会嘲讽一番,有的时候还会弄得两个人大红脸。

像前几批收黄精一样,这一次收升麻也是大批量吃进,来者不拒,每天都有几千斤,连续十几天控制着当地的货源,一度到了别人想收都收不到的地步。

好多当地人都知道有一个叫天明的外地人收升麻,算是出名了,但到最后还是停收了,一个是资金不足,再一个是实在加工不出来,又卡那了。

升麻的加工实在是太费劲了。

本来也不费劲,还是因为天明不掌握加工的技术,周围也找不到懂的人,只能采用笨方法,耗费了不少人力,大大增加了成本。

这是兄弟俩做的第二个品种,跟黄精的加工方式不同,整个工序一直不顺畅。

即便天明每天忙得顾不上吃饭,只睡几个小时觉,手边的事情还是乱如麻。

所有的环节都需要天明亲力亲为,收货质量把关,货物运输,晾晒场地寻找,剪根人安排,晒干过程监管,产品发货,天明成了“超人”,整日奔波在乡村大道上,父亲只能够干具体的活儿,在协调方面帮不了他。

才开始剪根的时候,大舅家附近的亲戚邻居都来帮忙,义务的。

后来量越来越大,实在忙不过来,就开始往住在另一个镇的二姑家,帮忙收货的药材贩子家,甚至城里自己家送鲜货,最大量的往外送,只想着尽快加工。

整个加工过程并没有预想的顺利,一步一个坎,也是兄弟俩争吵最多的一个阶段。

天光坚持认为天明各项工作的安排不合理,天明坚持说现场有现场的情况,不能纸上谈兵。

摆在兄弟俩面前的全是问题,亟待解决的问题。